10月21日,在2018國際生物聚酯大會(ISBP)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國強表示,塑料垃圾的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塑料垃圾的填埋工作占用了大面積土地,且數百年內無法降解。陳國強介紹,由于塑料是單體聚合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環境中的微生物不能消化降解塑料中連接單體的化學鍵,因此,塑料無法重新分解為單體形式。“換句話說,塑料一旦合成,就再無回頭路。”陳國強說。
因此,塑料垃圾如果被野生動物誤食,會導致動物受傷或死亡;被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值得一提的是,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污染最為嚴重。《科學》雜志報道,每年有800萬噸塑料最終進入海洋。更可怕的是,通過食用海產品等途徑,大量的塑料微粒會進入人體,塑料對人們的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海洋中漂浮的塑料袋,狀如水母,極易被海洋動物誤食。(圖片來源:wikipedia)
而這些都是由于無法降解塑料帶來的問題,因此,全球科學家都在嘗試制造一種物質,既有像塑料一樣優異的聚合物特性,又可以很容易地被降解且無毒無害。“生物聚酯”提供了這種可能性。
據了解,常見的生物聚酯材料有聚羥基脂肪酸酯(PHA),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PHA材料在自然條件下即可降解,對人體和環境無毒無害。由于其單體種類多樣,聚合方法及聚合鏈長度差別很大,可以制造出具有不同材料性質的材料,如常見的包裝材料、農膜。此外,PHA在藥品、化妝品、動物飼料等方面的市場前景也非常廣闊。
近年來,以PHA為代表的新型生物聚酯材料的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進展迅速。“阻礙生物聚酯材料進一步產業化、規模化的最大障礙是成本。如果技術成本降低了,大家肯定非常愿意使用這種材料。我們也在不斷尋找可以降低成本的方法以推廣PHA。”陳國強告訴記者。
去年12月,陳國強首創的“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已完成了PHA工業化生產的中試試驗,實現了無滅菌開放連續發酵低成本PHA量產能力。由此可見,未來,生物聚酯材料或許會替代傳統塑料,走進千家萬戶。
據悉,國際生物聚酯大會(ISBP)每兩年舉辦一次,本次會議(ISBP2018)由清華大學主辦,陳國強擔任會議主席,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Ann-Christine Albertsson等專家圍繞可降解的生物聚酯材料展開了學術探討,助力生物聚酯材料走向工業生產。
- 華南理工劉偉峰和廣東工大邱學青 AFM:高強高韌木質素基生物聚酯彈性體 2024-04-09
-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高強度耐熱生物材料 2012-05-11
- ISBP2018第16屆國際生物聚合物大會將于10月21日-24日在北京召開 2018-06-22
- 2018國際生物聚合物大會(ISBP2018)將于10月21日在北京召開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