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實用化單分子器件的基礎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
2008-11-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高鴻鈞研究組高利等專家在分子馬達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首次實現了金表面上具有固定偏心軸的單分子轉子及其大面積的有序組裝。
近年來,人工分子馬達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濃厚興趣。生物體內的分子馬達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機械運動,是生物體運動的原動力。通過設計新分子及其周圍的物理環境,人工分子馬達可以將各種形式的能量轉變為機械運動。對人工分子馬達的研究有望在分子尺度上實現各種可控的智能納米機器,從而實現納米世界的“工業革命”。目前,人工分子馬達的研究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單個功能分子馬達的固定和分子馬達的可控與集成技術。
在此次研究中,高利等人使用的分子是(t-Bu)4-ZnPc。分子中的N原子和金表面上的Au原子形成化學鍵,從而為分子提供了一個固定的轉動軸。這個固定的轉動軸不在分子的中心。偏心軸為單分子轉子的功能擴展提供了平臺。如果將分子中心的Zn原子替換成磁性原子(Fe,Co),可以得到在納米尺度上旋轉的磁場,借此可以制作納米單分子發電機。此外,他們利用金表面的重構結構首次實現了單分子轉子的大面積組裝,為分子馬達的集成提供了思路。
該項工作的結果發表在11月份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被選為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的Editors’Suggestion;美國物理學會的Physics對該結果進行了亮點報道,標題為Spinning on a gold atom;英國物理學會的physicsworld.com和nanotechweb.org網站均將此結果作為頭條新聞報道,其標題為Nanorotors move together。
該項工作是與中科院化學所的劉云圻研究員和英國利物浦大學的W.A. Hofer教授合作完成了,其間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資助。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龍翔)
相關新聞
- 暫無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