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化學傳感材料與分析儀器集成研究新成果
2008-12-05 來源: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研究員牛利課題組經過5年研究,在“基于納米結構復合材料的化學傳感器件及其分析儀器化集成設計”研究上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為我國科學儀器創新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介紹,化學傳感器是集電子科學、化學科學和材料科學于一體的高技術器件,它可將物理量、化學量轉變成便于利用的電信號,并提供給集成的儀器進行信息分析和處理。因此,它不僅可廣泛應用于環保、醫療、公共安全、工業過程控制、臨床等領域,在基礎研究中也占有獨特的地位。
有關專家認為,新型化學傳感器及微型化、集成化方面的研究將是未來5~10年應重點關注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一。特別是新型納米復合材料及微加工、微芯片技術的使用,將對新型化學傳感器的開發起主導作用。
牛利課題組于2004年開始了該項目的研究。他們以為新型化學傳感器提供新材料為目標,以納米結構復合材料為突破口,系統研究了納米結構復合材料設計、合成、性能、微結構等特征,深入探索了基于導電聚合物、碳納米、金屬納米、離子液體等新型納米結構復合物材料的化學及電化學制備方法,并成功合成制備了多種新型納米結構材料。這些新型的納米結構復合材料顯示了復雜、特殊的新性能,如高導電性、高生物兼容性、表面增強活性、熒光增強/淬滅特性、電催化活性等,從而為新型化學傳感器的研發與制備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撐。以此為基礎,他們通過納米加工與組裝,如分子印跡等技術手段,系統深入地研究了納米結構復合材料及其組裝后的宏觀納米復合體的化學傳感特性,著力解決了高通量分析、高靈敏度、高選擇性檢測分析、實時在線監測分析、快速時間反應等復雜組分分析傳感中的重要科學問題,成功制備出多種新型化學敏感材料,并與分析儀器化集成設計相結合,研發出了多種新型電化學檢測/監測儀器設備,不僅為我國科學儀器創新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納米結構復合材料的合成制備、衍生與摻雜、化學傳感芯片的制備及篩選等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蔚藍)
相關新聞
- 化學傳感材料與分析儀器化集成研究獲新成果 2008-11-14
- 科學專著《波譜分析》出版 2013-05-08
- 長春應化所“集成電化學方法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及高通量分析儀器”研制項目通過驗收 2012-04-13
- 電化學分析儀器及聯用技術的研制與開發取得系列成果 2010-11-24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韓艷春團隊 AFM:彈性體基體中構建連續共軛聚合物網絡 - 實現高拉伸性與高電學性能兼得 2025-03-25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AM: 發明“機器學習增強試錯法” - 實現橡膠配方高效、極限優化,已應用于高技術裝備制造 2025-03-14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簡忠保研究員課題組 Angew:水相配位共聚制備極性聚烯烴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