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軍軍醫大學金巖、劉世宇團隊和西安交通大學陳鑫團隊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了題為“Treatment of infarcted heart tissue via the capture and local delivery of circulating exosomes through antibody-conjug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的研究論文(圖1)。該研究通過構建雙抗體修飾的pH響應性磁性納米顆粒,體內操縱外泌體生物學分布并靶向至心肌梗死區域,利用內源性外泌體的治療作用促進心梗后血管化并提升心功能。該研究首次提出按需操縱內源性外泌體生物學分布的策略,建立了基于細胞外囊泡的疾病治療新方法。
圖1 文章首頁信息
近年大量研究發現,細胞外囊泡(外泌體、凋亡小體等)在機體穩態維持和疾病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其生物學效應的發揮依賴于其在體內的數量和分布,因此,調控細胞外囊泡的體內分布有望成為疾病治療的新方法。然而,細胞外囊泡運動和分布的體內調節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按需操控內源性囊泡的生物學分布用于疾病治療的方法尚未建立。
空軍軍醫大學金巖、劉世宇團隊長期從事干細胞及細胞外囊泡的生物學功能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外泌體的生物學功能和納米材料高度可塑性的優勢,成功構建體內“囊泡運載器”(Vesicle Shuttle),將心梗后體內具有促血管化作用的外泌體捕獲并靶向收集至梗死區,促進心功能恢復。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陳鑫團隊長期從事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本研究以pH響應性磁性納米顆粒為構建內核,通過兩種功能抗體的修飾,實現了“囊泡運載器”捕獲內源性外泌體并將其靶向運送至梗死區,并在特定酸性微環境中釋放外泌體,實現外泌體在局部區域的富集(圖2)。
圖2. 體內捕獲外泌體、靶向至心梗區域及響應性釋放示意圖
研究發現,在嚙齒類動物心肌梗死模型中,利用雙靶向功能的磁性納米顆粒能夠將內源性外泌體捕獲并釋放到梗死區域,有效促進心功能恢復并促進血管化。本研究以操縱內源外泌體生物學分布治療心肌梗死為模型展開,建立了基于細胞外囊泡分布調控的疾病治療新方法,也為調控其他與疾病相關的細胞外囊泡的生物學分布提供了新思路。
以上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0,IF=18.95)。該研究工作由空軍軍醫大學金巖教授、劉世宇副教授團隊和西安交通大學陳鑫研究員團隊合作完成。空軍軍醫大學劉世宇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陳鑫研究員、空軍軍醫大學組織工程中心鮑麗麗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劉濤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金巖教授和陳鑫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信息:Shiyu Liu*, Xin Chen*#, Lili Bao*, Tao Liu*, Pingyun Yuan, Xiaoshan Yang, Xinyu Qiu, J. Justin Gooding, Yongkang Bai, Jiajia Xiao, Fengxing Pu, Yan Jin#. Treatment of infarcted heart tissue via the capture and local delivery of circulating exosomes through antibody-conjug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DIO: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0-00637-1.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0637-1
- 《先進材料》:高明遠小組用火焰燃燒法制備磁性納米顆粒 2009-04-21
- 中國科大張青川教授、吳尚犬教授團隊 Nano Lett.:通過細胞的“自我激勵”高效生產功能性sEV 2025-05-08
- 安中醫王琪/程志非/桂雙英團隊 ACS Nano:基于工程化細胞外囊泡的納米制劑協調神經炎癥和免疫穩態以增強帕金森病治療 2024-08-22
- 南方醫科大學樊俊兵教授團隊 Adv. Mater.: 水果細胞外囊泡結構化液滴藥物提升膠質瘤化療療效 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