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分子寫神奇——高分子科學家吳奇教授專訪
2004-10-21 來源:中國科技大學新聞網
新聞中心特約記者劉志峰
劉:您從18歲開始做中學教師,直到78年進入科大,那個年代您怎么開展教學,有沒有一張安靜的講臺?
吳:我72年高中畢業,正值鄧小平復出,因為安徽中學教師不夠,于是從文革后第一屆高中生挑選民辦教師,在蕪湖從3600名學生挑選了120名左右。這批人考試錄取后集中到師范學校強化訓練半年多,我在數理班受訓,分去教初三化學。我們遇到最亂的時候,講臺并不安靜,學生很鬧。74年黃帥就出來了,認為中國人為什么要學外語。但好學生也很多,相當長的時間內學生們跟我有聯系,大學放假回家他們都來看我,一直到我出國聯系才中斷了。教書對我考上科大很有幫助。很多高中同學成績很好,到農村呆了幾年,很可惜把知識荒廢了。
篳路藍縷,鑿壁借光
劉:你55年出生,是773的老大。80年你獲得了首屆郭沫若獎學金,證明學習上也是老大。當年77級科大學生中個個能力非凡,您怎么超過所有人?
吳:年齡上我是老大。我這輩子很幸運,小學我上的是試點班,蕪湖只有兩個班,課本從北京運過來,數學和語文老師都是最好的特級小學教師,我受到了完整的小學教育^_^。我高中也很幸運,因為科大下遷安徽,占了合肥師范學院地盤,合師的教師下放到中學。我的化學、語文老師是合肥師院的大學教師,數學老師是安徽師院的老講師。我運氣比較好(笑)。學習上我得益于自學,我教書時自修過大學化學教材,和小同學相比我相對有些優勢。從中學直接過來的自學能力要欠缺些。我算是學習成績不錯,差不多是4.0,記憶中,在科大的全部考試和測驗中,好像沒有低于90分,也許忘了考的不好時候。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chen)
相關新聞
- 吳奇院士主講《大分子溶液》講習班將于2021年7月9-17日在成都舉辦 | 第二輪通知 2021-06-18
- 吳奇院士主講《大分子溶液》講習班將于2021年7月9-17日在成都舉辦 2021-04-20
- 中科大研討會(高分子專題)第二輪通知(5月18-19日)| 吳奇院士提議舉辦 2019-04-24
-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期刊創新獎開放提名 2021-11-10
- 高分子科學家王洪學博士當選美國化學會會士 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