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培養創新人才應作為大學重要職責
2010-05-0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以“提高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5月4日在南京閉幕。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出席閉幕式并作大會總結講話。
郝平指出,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已經成為展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窗口,成為中國教育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品牌項目,產生了獨特的輻射效應。從2002年舉辦第一屆中外校長論壇到現在,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次論壇中外大學校長們站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戰略高度,既從宏觀上關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也從國家、地區、大學本身層面上深入探討交流大學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準確把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個重要話題,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郝平指出,此次論壇達成了許多共識,取得了積極成果:
一是大學要為人才質量提高創設高效的成長機制和平臺。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這是大學發展的關鍵。不管是中國大學校長,還是國外大學校長,都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現代大學的重要職責。雖然各大學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模式和做法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
二是大學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要以積極的合作和服務姿態,密切與企業界的合作,提高知識創新、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為提高大學人才培養質量,尋求一種內外環境有機結合的鏈條式人才培養模式。
三是要大力倡導綠色大學建設,實現大學的可持續發展。要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核心,強化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把這種理念融入各個教學和科研環節,建設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課程體系,以探求精神、生態文明意識、生態管理意識、全球意識,以及對人類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心為教育目標,大力培養環保復合型人才和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新一代世界公民。
四是不管是創新還是借鑒世界知名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理念、制度和做法,都必須密切結合本國的歷史、文化、制度和教育的實際。在不同的國家,面臨不同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
五是大學必須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在合作辦學、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合作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蘇大李剛教授、美國Tufts大學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養肉 - 食品行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4-11-12
- 安徽大學楊雪峰、華南理工大學邊黎明 Adv. Mater.:基于凝聚作用構筑具有自進化大孔結構的超分子水凝膠用于3D多細胞球培養 2023-03-23
- 新加坡國立大學黃德建教授團隊 AM:用細胞培養的豬肉片 - 可食用微米級“豬欄”的3D打印制造與人造肉培養技術 2022-10-30
- 科技部公布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 2018-10-15
- 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擬入選對象公示 2017-01-17
- “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擬資助名單公布 2016-08-06
- 福州大學呂曉林 Nat. Commun.:高強韌纖維復合離子凝膠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