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緊盯規劃,深化改革,完成好賦予高?萍嫉娜蝿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頒布實施。同時也是制定“十二五”規劃關鍵的一年。關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升創新能力、提高質量的各項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都會逐步施行。要緊盯規劃,完成好賦予高?萍紤鹁的任務。在教育規劃工作框架中,一些地區也在制定區域性教育規劃。高校要抓住這個機遇,爭取更多的重視和支持。國家科技計劃也在新老銜接之中。要做好主體科技計劃組織實施工作,動員高校專家為“十二五”各類科技計劃總體規劃和指南制訂貢獻力量。在積極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863”、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的同時,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過程管理。
2.1 注重源頭創新和自主創新,推進基礎研究特區建設
原創性研究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根基,是反映國家科技水平與文明進程的重要標志。原始性創新對整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乃至科技自身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的基本性質決定了高?梢浴把鐾强铡保觥昂筇臁钡氖聵I,應當成為原創性研究的中堅力量。
進一步強化高校的原創性研究,實現以認識世界為驅動的自由探索性基礎研究與以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需求驅動的有組織的基礎研究雙力驅動,學科發展推動與任務需求牽引相結合,使其在知識創新體系中發揮核心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知識與人力資源支撐。既要通過體制創新,穩定一大批教師在科學前沿潛心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和自由探索;也要集中優勢力量,組織相關學科,開展有組織、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要繼續發揮高校學科交叉的優勢,抓好暗物質、深空深地深海探測、海洋科學等大科學問題的研究,為未來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做好知識積累和人才儲備。
工程技術學科領域一樣需要原創性研究。要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就不能總是跟蹤模仿別人,也不能坐等技術轉移,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創成果。要進一步支持工科高校、工科教師,根據市場需要和技術進步趨勢,在應用領域開展原創性研究。教育部將試點建設基礎研究特區,積極探索“大科學”時代下我國基礎研究的新模式與新機制,持續提高研究型大學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支撐。要通過整合資源、持續支持、政策保障,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環境和條件;高度重視人才的吸引與培養,尤其要把引進國際“頂尖”科學家和培養有潛質的青年學術領軍人才作為重點任務;積極爭取多方面的支持,集聚各方面的資源,建立資源支持和保障的新模式;特別注重對交叉和新興基礎研究領域的支持,創造條件,推進學科之間的聯合與協作;A研究特區試點經部領導批準后實施。
2.2 進一步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實現國家級創新平臺的新突破
持續推進高校創新體系建設。加大力度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野外觀測臺站和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實現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的新突破。
繼續實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計劃,圍繞重大專項,建設若干聯合研究中心。針對產業振興規劃,建設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繼續實施創新團隊項目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重視結題驗收和后續支持。
加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完善高校技術專利和中介機構建設;完善“教育服務和監管體系信息化建設”的組織管理;推動大學科技園等為企業創新開展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要以創建一流大學、追求卓越科研為目標,廣泛調動高校積極性,充分挖掘高校潛力,加快高校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制定總體戰略規劃,做好長期發展布局。研究和建立有利于高校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人才吸引、穩定、評價與激勵機制,加快高校人才的聚集和儲備。
2.3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
大學要抓住有利時機,在創新人才培養、產業核心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為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提供建議、支撐和服務。利用新興產業發展可以提早布局的特點,統籌學科群建設,在新興產業人才、學科設置等方面提前謀劃,在技術創新基地、核心共性技術攻關和技術支撐服務體系等方面,為培育新興產業貢獻力量,盡可能多地爭取國家可能投入的新興產業培育資金。
推動產學研結合向更高層次發展。建立高校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溝通渠道,定期交流高校科技進展和產業發展需求,聽取企業意見,獲得源頭信息;加大推動與行業共建高校力度,加強同行業協會的溝通聯系,完善信息溝通交流渠道。高校要關注產業發展的核心、共性關鍵技術,圍繞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開展多學科交叉,加強前瞻性技術研究,著力完善創新鏈條,推動單元技術成為成套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形成重大成果,推動產學研合作向更高層次、深度、廣度發展。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是當今科技發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趨勢。有條件的高校要積極參與國防領域重大專項,為國家安全作出有力度的貢獻。在參與國防領域重大專項的過程中,要按照領域重大專項質量、進度和保密的規定,全力保障重大專項任務的完成。
2.4 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加強對外科研合作管理
國際科技合作是擴大影響提高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設還不夠,數量規模與我國科技事業整體發展還不相稱,與廣大高校發展的需求還相差甚遠。高校要通過廣泛的國際科技合作,加強人才的培養引進,積極參與國際大型科學項目合作研究,在國際戰略科技前沿領域與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進行深度合作,提升高校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要培育一批能夠進入國際主流刊物群的學術期刊。
新時期以來,高校對外科研合作領域日益拓寬、內容不斷深化,在形成創新成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借鑒先進管理經驗、培養優秀人才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有力地促進了國家現代化建設。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境外機構、組織和個人利用與高校科研合作的途徑搜集我國重要情報信息、數據和技術的活動也在不斷加劇。少數合作項目缺乏嚴格的保密審查和管理制度,有的人員保密意識淡薄,輕易將重要敏感信息、資料對外提供,泄密事件時有發生,給黨和國家事業造成嚴重損害。高校對外科研合作管理中存在的疏漏問題應當引起高度警覺和重視。政府要通過制定高校對外科研合作管理辦法,規范立項管理程序,明確責任義務,繼續鼓勵國際科技合作,保護高?蒲腥藛T。
- 教育部2019年度高?萍吉勍扑]/提名工作啟動 2019-03-11
- 復旦大學盧紅斌教授及其團隊領銜的“石墨烯散熱膜的制備及應用”項目榮獲第二屆中國高?萍汲晒灰讜罴崖费莳 2018-05-30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如何防范風險 2017-12-14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學‘十二五’優秀科技領軍人才”稱號 2016-05-09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榮獲“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創新平臺建設獎” 2016-03-22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舉辦“國家‘十二五’新材料發展規劃”專題報告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