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尚鋼將為我們闡述《大學的科技助推力有多大》,以資同業者借鑒。
主持紡織產業技術路線圖:紡大成立產學研戰略聯盟
產學研用是高等學校與企業合作,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系統工程。
從目前來看,我國紡織業產學研結合開展的現狀較好,表現為產學研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合作模式多種多樣。以武漢紡織大學為例,其主要形式有:以重大科技專項實施來帶動產學研結合;以科技創新平臺的建立來完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共建大學科技園,孵化科技成果和高新企業;合作培養相關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設立科研開發機構、工程研究中心等相對獨立的研發機構,不斷向產業界輸送技術,并通過同企業的聯合開發,使技術和產品迅速轉化為商品和生產力。
但是,從紡織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現狀來看,我國紡織業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合作動力不足;其次是合作層次較低,規模較小;三是產學研結合領導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政策法規環境有待完善;五是產學研投融資體系仍未形成。
加強產學研結合已成為增強我國紡織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發揮產學研結合對紡織業發展的助力作用,建議企業及科研院所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合作方式,可采用以紡織企業為主,聯合建立企業技術中心來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此外,還可建立由紡織企業委托科研院校為企業提供咨詢與智力服務,幫助企業總結生產中出現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等合作方式。
5年來,武漢紡織大學與百余家大型公司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先后與湖北省內、周邊省份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政府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水平、開放性、國際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在此基礎上,武漢紡織大學以原創技術和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建立起成果推廣平臺,實現了學校優勢學科群與地區乃至全國產業群之間的有效對接,從而將高校的人才優勢成功轉化為促進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武漢紡織大學獲得了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批了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連續11年穩居全國服裝專業排行榜第一名。受湖北省科技廳委托,學校組建了“湖北省紡織行業產學研戰略聯盟”,主持制訂湖北省紡織產業技術路線圖。
樹立“現代紡織”“大紡織”
“超紡織”理念:紡大這樣出特色牌
中國是一個紡織大國,湖北是一個紡織大省。中國社科院對中國制造業競爭力作過分析,認為中國的機械、紡織行業在國際上有明顯的優勢,而紡織行業是真正有競爭力的行業,國家振興規劃中認為紡織是重要的民生產業、重要的支柱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有優勢的產業。對這樣一個重要產業,一個高校如果能做出重大支撐,那一定值得驕傲。另外,從我國高校設置的指導思想來看,只有特色鮮明才能被高度認可。在湖北高校林立的情況下,如果不打特色牌,未來是沒有出路的。
當然,特色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狹隘的紡織概念上來辦紡織大學,在辦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紡織學科的獨特性,那么我們的認識就有偏頗。我們不能認為紡織就是紡織,其他的學科與紡織沒有什么關系,過分強調要把紡織本身做大。這樣一來就會重蹈世界早期紡織院校的覆轍。所以,紡織這個特色如果彰顯得不好,就會喪失其發展壯大的優勢。
發展紡織行業的關鍵在于樹立“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理念。這里所講的“現代紡織”是相對于傳統紡織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現代科技成果在紡織工業中的大量運用。比如紡織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農業、工業、土工、建筑、水利、交通、醫衛等產業領域。“大紡織”的概念是相對于學科建設而言,就是在傳統紡織學科的基礎上,將其外延擴展到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中去。怎么樣才能“大”起來?這需要在不斷加深紡織傳統學科的基礎上,實施橫向發展和縱向發展兩條路徑。橫向發展,主要是指傳統紡織學科與理工科和文史科的緊密結合與交叉。縱向發展,就是將紡織學科向前和向后延伸。“超紡織”就是要“超越紡織”,即把紡織的原理和技術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去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出來。這是我國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的趨勢和必然選擇,也是紡織大學應該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學校的非紡織學科與紡織學科如何才能很好的結合起來,如何實現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如何利用并超越紡織原理和技術形成新的成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
紡織特色,絕不會限制任何學科、任何專業、任何領域的發展,我們希望學校的理工、人文、經濟三大類學科都能得到快速發展,能培養出高水平人才,為紡織行業進步和湖北經濟發展助力。
- 四川大學王延青 AFM:氧化石墨烯納米片協同雙工程設計硬碳 - 邊緣鈍化與催化SEI設計以實現超高初始庫侖效率鈉離子電池 2025-07-10
- 香港城市大學王彬課題組 CEJ:植物啟發梯度孔氣凝膠 - 實現界面蒸發中的快速水傳輸與低蒸發焓 2025-07-10
- 中國科大龔興龍課題組、伍倫貢大學李衛華課題組 Adv. Mater.:剪切變硬膠基異質自組裝策略實現極端環境下力-熱耦合多場防護 2025-07-09
-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 Matter:柔性傳感器界面再突破 - 超細微柱賦能強韌粘接與高靈敏感知 2025-07-01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劉超然 Matter:基于可拉伸水凝膠/氧化鋁的水蒸發誘導直流發電機 2025-06-18
- 江蘇科技大學郭峰/施偉龍 JCIS: 純水高效制H?O? - 凹坑結構g-C?N?壓電光催化新突破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