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創新研究群體
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印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人才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教育規劃綱要對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等也作了重要部署。在這樣的特殊歷史背景下,認真總結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創新群體基金)實施10年的成功經驗,宣傳和展示科學基金培育創新團隊的發展成效,對于深入貫徹科技、人才和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做好科學基金人才資助和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創新群體基金是推進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創舉
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認真分析科學基金人才培養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的基礎上,決定試點實施創新群體基金,著力支持以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和骨干的研究群體,圍繞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國內開展基礎研究。這是在世紀之交歷史坐標下作出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
實施創新群體基金是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強調,要充分估量新科技革命帶來的嚴峻挑戰和難得機遇,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切實抓好。江澤民同志指出,“努力建設一支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科技進步、技術創新,關鍵是人才”。創新群體科學基金的實施,為國家凝聚高端人才、培育創新團隊提供了重要途徑和制度保障。
實施創新群體基金是適應創新研究和人才發展新特點的重要舉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國際上一些科技發達國家,以學術權威為核心,以共同研究范式為基礎,以團隊合作為支撐的創新模式迅速發展。隨著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一系列科技人才計劃的實施,我國科研隊伍整體老化、人才外流等現象得到緩解,高層次創新人才“斷層”逐步彌合,但以杰出科學家為晶核的基礎研究創新團隊還十分缺乏,以培育協同創新能力為主的創新團隊資助與建設尚未起步。實施創新群體基金,標志著科學基金人才工作實現了從資助科學家個體發展模式到資助個體與團隊建設并舉模式的戰略轉變,在培育創新團隊、陶鑄科學帥才和形成科學學派等方面開始了新的實踐。
實施創新群體基金是營造創新環境和推進自主創新的重要舉措。基礎研究具有周期長、風險高和厚積薄發等特點,任何重大的創新和突破都有賴于良好和寬松的創新環境。在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總體不足、科學家經常為經費而四處奔波的情況下,創新群體基金采用“3+3+3”的延續資助模式,對以優秀科學家為帶頭人的研究群體給予持續穩定和較高強度的經費支持,這對于集聚優勢人才,保障優秀科學家集中時間精力,潛心鉆研,自由探索,勇于沖擊世界科技前沿,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和政策影響。
- 北京化工大學曹鵬飛教授受邀擔任國產高水平期刊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副主編 2022-10-29
- 青島科技大學兩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 2015-05-19
- 上海科技大學招生啟動 將為每名本科生配導師 2014-02-21
- 陜西科技大學“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趙偉教授課題組:聚氨酯/木質素智能復合材料的綠色高效制備 2021-07-05
- 陜西科技大學“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在天然纖維素功能復合材料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2020-03-09
- 華中科技大學“生物材料與再生醫學”交叉學科重點創新團隊招收博士后 2018-10-30
- 陳宜瑜:以“雙力驅動”引領基礎研究發展 201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