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刺激響應型智能高分子合成的新進展
2010-08-2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刺激響應性智能組裝體一直是聚合物領域的研究熱點。清華大學化學系袁金穎課題組構建了一種新型的電壓響應的聚合物囊泡體。這類組裝體由兩種均聚物利用非共價鍵正交連接,一段是末端修飾了β-環糊精的聚苯乙烯均聚物(PS-β-CD),另一段是末端修飾了二茂鐵的聚環氧乙烷均聚物(PEO-Fc),二者利用末端功能基團的主-客體相互作用形成非共價鍵嵌段共聚物,之后再進行分級組裝在水溶液中形成超分子囊泡。β-CD與Fc的主-客體包絡作用可以通過氧化還原的方式進行可逆的解離與嵌套調節。因此,在溶液中原位地施加一個正電位或負電位,可以使Fc末端在帶電與不帶電之間切換,從而導致PS-β-CD/PEO-Fc囊泡的可逆解組裝與再組裝。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施以不同強度的電壓可以控制囊泡的解離速度和解離時間,可望應用在藥物分子的緩釋系統中。這為在人體內進行電化學控制的藥物定點釋放治療提供了新途徑。該研究結果發表在J. Am. Chem. Soc. 2010, 132, 9268-9270上,《自然中國》(Nature China)于2010年7月在Research Highlights欄目中以“Electrochemistry: Making ends meet”為題對此工作做了亮點評述。
與此工作密切相關,該課題組還發展了由主體控制的聚合物組裝體可逆進化與退化研究。采用α-CD在溶液中的濃度動態調節梳形共聚物EC-g-PCL-b-PEO在水溶液中的形貌,使其可以在球狀膠束-柱狀膠束-囊泡-片層之間可逆地進化與退化,通過調整主客體的比例,嘗試建立了高分子的智能自調節和形貌轉變。該工作發表在Polymer Chemistry,2010, 1, 423-425上,并被選作當期封面進行了突出亮點報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蔡仲雨教授團隊《Prog. Mater. Sci.》綜述: 基于蛋白質/肽的刺激響應型水凝膠及其傳感應用 2024-10-03
- 山東大學陳代榮教授、王挺教授 AFM:光學、力學、導電和傳感性能可調的多酸功能化離子凝膠 2023-12-29
- 大連理工大學鄭楠課題組 Chem. Sci.:基于多組分反應開發二級結構可調控的N-磺酰脒基聚多肽響應腫瘤微環境 2023-12-26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
- 清華大學楊睿教授團隊 JCP:高效準確預測PBAT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使用壽命 2025-03-19
- NTU夏焜/清華大學高華健/浙江大學王冠楠 Sci. Adv.:流變學范式揭示長期粘附耐久性的內在機理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