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作坊式”的實驗室操作,到企業化的改裝與生產;從融合本校原有在無機和有機材料方面的研究實力與優勢,到開展在固體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方面有特色的創新研究,再到凝練本學科不同方向,在廣西特色材料的研究等層面形成共同合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趨向,5年前,桂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廣西實用和稀有學科的晚起者,現在已經成為一支“招才引智”、奮起直追、奮發有為、突破創新的生力軍。
搭建平臺 “引鳳筑巢”齊頭并進
桂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09年(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材化系)。材料學作為省級重點學科,于2003年獲得自治區教育廳博士點建設項目資助,同年,“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被教育部批準立項建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生導師吳伯麟教授出任實驗室主任。
“吳伯麟教授的加盟,迅速架起了‘招才引智’的高端平臺。‘人才關’一開始就由他嚴格把握,人品和水平是他衡量的主要標準。”作為高端人才、引進教授、現已被聘為“八桂學者”的方亮教授深有體會地說。通過幾年努力,學校通過共享、特聘、兼職等吸引人才的方式,使該學科匯聚了一大批英才,現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名,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名,廣西優秀專家1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2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2人,廣西杰出科技人才2人,“八桂學者”1人,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1個。
逐步改善的科研環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基本保障。2006年到2010年,該學科共投入實驗室建設經費2000多萬元。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119臺件,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43臺,合計3200多萬元。2010年重點學科建設經費1200萬元落實到位,同時實驗室面積也將從2500平方米擴容為16000平方米。
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營造努力學習、借鑒、追趕的學術氛圍。僅2010年1月至10月間,就邀請了國內外相關學科的知名學者講學10余人次,本學科有30余人次參加了國內外高層次的學術會議,作專題報告或墻展。
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學科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60多篇,其中近200篇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與工程索引EI收錄。共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預研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防科工委項目、國家863計劃子課題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5項,省部級項目60余項,在研科研經費1600多萬元。
正是有了多年的積累,2010年年初,科技部下發通知(國科發基[2010]65號),廣西“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實驗室正式被批準成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這標志著桂林理工大學材料學科建設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與此同時,該學科還獲得了“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材料及其制備新技術”廣西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材料工程中心”廣西區科技創新金源單位、廣西新干法水泥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化學與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西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材料及其制備新技術”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等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建設載體。
- 康涅狄格大學王學舉課題組誠招全獎博士生 - 材料科學、高分子、機械工程、工程力學 2025-01-13
- 緬因大學張雪峰課題組誠招博士生 - 木材/紙漿、材料科學、高分子科學、化學/化工、機械工程 2024-10-31
- 2024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在揚州召開 | 后年開封見 2024-10-23
- 桂林理工大學張發愛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具有動態六重氫鍵的高韌性和本征型自愈合交聯聚脲彈性體 2024-03-14
- 桂林理工大學陸紹榮教授和湖南大學蔡仁教授課題組《Small》:用于火焰和濕度高靈敏度檢測的雙功能傳感器 2022-09-01
- 桂林理工大學陸紹榮教授課題組《Nano Lett.》:在柔性可穿戴濕度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