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首都經濟創新發展的能力
1. 實現首都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緊緊圍繞服務型、總部型、知識型和消費型首都經濟特征,統籌整合首都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類創新要素,在電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文化創意等產業集中支持一批產學研用合作項目,努力在重大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推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能帶動形成新的市場需求、改善民生的成熟技術和產品,切實做大做強一批企業,加大產業化、商業化和規;瘧昧Χ龋鰪姟氨本﹦撛臁焙汀氨本┓⻊铡逼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首都經濟走向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的軌道。
2. 全面推進“科技北京”建設。加快實施“科技北京行動計劃”,發揮中關村在首都創新體系中的龍頭作用,增強科技創新在首都城市建設、社會管理、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撐能力。加強“科技北京”建設的統籌協調,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知識、技術的有效供給和創新成果的合理流動,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首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四、搭建產業創新發展平臺
圍繞國家和首都經濟發展戰略需求,搭建國家與北京市創新聯動的平臺,促進國家與地方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上下聯動凝聚創新合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高端發展、集聚發展和國際化發展,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轉化一批重點成果,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低碳經濟,重點打造八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把中關村建設成為我國參與國際高技術產業競爭的前沿陣地。
。ㄒ唬嫿ㄊ锥紕撔侣搫庸蚕頇C制
1. 強化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職能。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要加強對示范區建設和發展的全面指導,研究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協調促進示范區發展的重大事項。
2. 充分發揮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作用。成立由北京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統籌規劃中關村示范區發展建設,研究解決示范區發展建設中的有關問題,協商國家有關部門落實各項專項改革工作,組織開展先行先試的體制機制創新試點,不斷完善示范區建設的政策、法制環境。
3. 搭建國家與地方創新合作平臺。發揮中關村科教資源優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搭建創新資源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促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和政府協同創新。北京市會同部際協調小組相關部門共同設立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下設若干具體辦事機構,建立高效的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成立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審批聯席會,由北京市政府5年出資300億元,按照資金集中使用、項目集中支持的原則,重點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成立科技金融工作組,協調推進相關金融機構開展符合科技企業特點的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集聚吸引金融服務資源。成立人才工作組,搭建吸引和聚集高端領軍人才創新創業的服務平臺,吸引國際一流人才團隊和科研機構。成立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工作組,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和推廣。成立政策先行先試工作組,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股權激勵、科研項目間接經費列支、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試點工作。成立規劃建設工作組,推進示范區產業空間布局規劃,促進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ǘ┐罅ν七M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1. 實施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工程。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由北京市安排專項資金,組織實施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專項工程,開展信息、生物、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建設一批國家級的高技術產業基地。
2.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積極探索人才激勵政策,鼓勵智力要素和技術要素以各種形式參與創新收益分配。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所轉制企業及國有高新技術企業的職務科技成果發明和轉化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由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企業按規定給予股權、分紅等多種形式的激勵,釋放創新活力,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3. 開展重點領域示范應用。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以重大項目建設和示范應用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積極承擔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和示范工程,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首都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轉型。
- 2019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企業、中關村、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京發布 2019-06-03
- 斯坦福大學鮑哲南教授等八位頂尖科學家受聘中關村海外戰略科學家 2017-03-13
- 北化大先進彈性體研究中心成為中關村掛牌開放實驗室 2016-05-11
- 中科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提出60項重大突破 2016-09-02
- 《國家大學科技園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2011-09-01
- 科技部印發國家大學科技園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20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