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盛院士:科技論文水平決定影響力
2011-04-22 來源:科學時報
利益:論文外流的隱患
中國物理研究近年來有了長足進步,每年產出具有相當國際交流價值的論文約2萬篇,體量不可謂不大,但是5個主要國內物理學刊物僅刊登了其中的3400余篇,約占18%。
“也就是說,更多的論文投向國外,大約80%是國外刊物在替我們發表。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恐怕會有些問題。”王鼎盛分析,如果按照目前國際科技期刊出版的發展趨勢,論文實現開放獲取(Open Access)已為時不遠。
開放獲取,意味著論文作者需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給期刊出版商。
“據我了解,現在一些開放獲取的論文需要作者支付至少1000美元。”王鼎盛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按目前中國的物理學界每年生產15000篇SCI論文來計算,未來開放獲取,將使我國每年為物理論文發表支付國外出版商超過1億元人民幣!
而這僅僅只是物理一門學科。
“這就是為什么目前國外出版商格外重視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王鼎盛坦言。
據國際專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990年~2000年期間,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術期刊價格漲幅高達185.9%,科技和醫學領域學術期刊價格漲幅分別達178.3%和184.3%。
國內論文外流至國外刊物,而國外出版商再將其賣回中國,用王鼎盛的話說,“這其中的利益如果算下來,會令人瞠目結舌”。
但是,中國物理界每年產生數量如此多的論文,有限的國內刊物肯定不能將其完全“消化”。這樣一來,論文投向國外似乎不可避免,因為畢竟文章不能沒有出口,“從這個意義上講,刊物還不夠”。
“學術刊物到底是什么?”王鼎盛認為,一是商品,二是原創性創新知識的積累和傳遞載體。
對于出版社和出版商來說,看重的是其商品屬性,吸引好論文,可以讓期刊賣得多、賣得快。而對于科學家來說,則看重的是其知識載體的屬性。在他們的理想概念中,科技期刊最好能夠免費閱讀和獲取。
因此,王鼎盛認為,除了國內的出版社和出版商要考慮此問題外,各個辦刊物的單位或組織也要仔細思考這個問題。
“比如,中國物理學會或中國物理學界的責任,就是要讓我國出產的有交流價值的物理論文都有地方發表。”王鼎盛認為,“這應該放在第一位。”
辦刊物要目標準確
王鼎盛認為,各個單位和組織辦刊物,應該有自己的定位。
“如果每一個刊物都有準確定位的話,大家就不會嫌刊物太多。”王鼎盛舉了個例子,與很多單位動輒要辦“國際一流刊物”的口號不同,《中科院研究生院學報》把辦刊宗旨定位為:發表未來科學大師的處女作。
“未來有成就的科學家,很可能他的第一篇論文十分普通。但如果不讓他發表第一篇,后面就沒有進步的臺階。”王鼎盛表示,這樣的辦刊理念很實際。“美國物理學會為什么要辦刊物?當然不是為了發表中國人的文章,而是要發表本國的。”
同樣,中國物理學會辦刊的目的,首先就是要讓中國物理學界有交流價值的文章有地方發表。“所以,辦刊要考慮量的問題,包括物理學會的會員有多少,每年能夠出多少論文,物理學會有責任讓它們有地方發表。”
因此,辦科技期刊并不簡單。而且,科技期刊辦得好,并不等同于科技水平高。
荷蘭等國家自身的科學研究并不多,但出版社和刊物都辦得很好。“這沒有對提高荷蘭的物理水平起到什么貢獻。并不因為荷蘭的物理刊物辦得好,荷蘭的物理水平就高,這是兩碼事。”王鼎盛說。
對于國內辦科技期刊,王鼎盛建議,要讓好文章能夠在刊物上快速發表,否則對作者沒有吸引力。“平均來說,國內刊物作者從投稿到發表,還保持在一年左右。”
“當然,科學家把文章送到哪里發表,是自己的事情,不能行政施壓,應該給他自由。因為他自己最了解在哪里發表效果最好。”王鼎盛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宇亮院士:科技論文“三認三不認”原則該改 2019-03-15
- 2017中國科技論文產出態勢評述:我國超八成卓越論文來自高校 2017-11-28
- 如何徹底征服審稿人 2016-12-28
- 南林黃超伯、寧波材料所陳濤《Adv. Mater.》:生物啟發的具有可調螺旋結構的異質球體 → 用于準確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2025-06-18
- 吉林師范大學姜楠 ACS Mater. Lett.: 分子軌道水平上理解非傳統全色發射聚氨酯的發光機理 2024-11-25
- 澳門大學代云路 Angew:具有細胞器水平精度的金屬酚納米材料通過mtDNA依賴的cGAS-STING通路激活啟動抗腫瘤免疫 2024-09-09
- ES Food & Agroforestry (FAF)期刊:追求更高的科學目標與影響力 20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