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不能停留于“作秀”
2011-07-0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前不久,一段視頻網上爆熱:一所大學領導班子成員戴著耳機站在麥克風前演唱歌曲。稍晚,某著名大學校長在儀式上系著圍裙大“秀”廚藝。近年來,不少大學校長頻頻在媒體上曝光,大秀“才藝”,走紅網絡。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在新年晚會上為師生獻唱一曲《隱形的翅膀》,贏得了全場喝彩。最火暴的是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典禮上,校長“根叔”致辭嫻熟運用網絡潮語,熱情洋溢、生動幽默,備受熱捧,16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許智宏和“根叔”敢于領時代之先,確實值得敬佩。但隨后,許多校長競相效仿,“根叔式演講”在畢業典禮(或是開學典禮)上不斷傾情上演,好像不如此做就不是好校長,就值得認真思考了。
應該說,大學校長一改位居“象牙塔”之巔的嚴肅、古板,或學究、或官僚的形象,展示熱情、活潑、平易近人,甚至“可愛”的一面,拉近與大學生和公眾的距離,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是媒體的關注和炒作過分集中于大學校長言行的“娛樂性”和“新奇性”,成為吸引眼球的“作秀”,就未必真有利于樹立大學校長的良好形象!“熱情”、“親民”、“多才多藝”,不是評判一個大學校長是否優秀的最終標準,甚至也不是評判一個大學校長是否真正關心學生、親近學生的標準。一個真正關心學生親近學生的大學校長應該走下“秀臺”,更廣泛更多地深入到學生中去。
其一,走進教室、圖書館、實驗室,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培養人才是大學教育永恒的主題。學生聽課的情況如何,教師講課的情況如何,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的條件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和教育質量的好壞。我們的大學校長,有沒有深入了解這些問題呢?
筆者所知,有些大學校長,除了在眾人陪同下走馬觀花般的“例行檢查”外,可能從來沒有真正走進教室,和學生坐在一起,認認真真地聽完一堂課。甚至有些屢屢獲得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的領銜校長們,竟沒有講過一堂課。抓好教學應該成為大學校長的第一職責。
其二,走近學生宿舍、飯堂、澡堂,了解學生生活的真實狀況。學校的后勤保障,是辦好大學、培養人才的基本條件。
盡管這些年高校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物價不穩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差異大,大量貧困學生存在,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學生生活習慣不同,都會給學生生活帶來很多實際困難。學生宿舍、飯堂和澡堂最集中最及時反映學生的生活狀況和需求。大學校長應該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走近學生居住、就餐、洗澡、治病等場所,真實了解學生生活的需求,聽取學生的建議并不斷改進,使學校的后勤服務更適應學生特點,更加人性化、精細化,盡可能為學生成長創造最好的生活環境。
其三,走向學生就業中心、實習基地、招聘現場,關心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業是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檢驗一所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就業難是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是黨和政府著力解決的突出民生問題。每到又一屆大學畢業生進入畢業季,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常常是人山人海,畢業生所獲卻寥寥無幾。
如果大學校長能夠身臨其境,與畢業生、與招聘單位面對面的交流,可能對就業難問題會有更為直觀和深刻的認識,從而想辦法從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采取各種改革和改進措施,明確培養目標,找準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加大創業教育力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
總之,大學校長,不能停留于“作秀”。要多到教室走走,到學生宿舍串串,到招聘現場看看。我們需要多才多藝、富有人格和個性魅力的大學校長,更需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時時關注學生學習、生活和就業的實際問題,實實在在為學生辦實事,切實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己任的大學校長。(作者陳建新為蘇州科技學院教授)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張立群院士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2022-08-27
- 俞建勇院士任東華大學校長 2019-08-20
- 清華大學教授張希院士任吉林大學校長 2018-12-13
- 中國巨資引進海歸究竟是引進了人才還是“作秀” 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