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進一步加強民生科技工作,促進科技惠民,在充分調研和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科技部制定了《關于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詳見附件)。
附件:
關于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
為加強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民生科技產業,更好地發揮科技進步對民生改善的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意義
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學技術,是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社發發展重大需求,開展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民生事業加快進步,為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通過大力發展民生科技,我國在提高醫療健康水平,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民生科技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通過大力發展民生科技,我們加快培育和發展了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綠色建筑等民生科技產業,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民生科技已成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抓手。
通過大力發展民生科技,我國的現代服務業和社會公共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培育了新業態,開發了新市場,創造了新經濟增長點,增加了新就業。民生科技已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我國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民整體生活水平和消費需求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等對民生科技工作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公眾健康、公共安全、生態環境改善、防災減災等重大民生需求將日益緊迫,加快發展民生科技已成為“十二五”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明確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思路
“十二五”期間,加快發展民生科技,要把握好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民,強調政府主導和市場需求牽引相結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要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結合,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著力開展民生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和產業化示范,著力加強民生科技隊伍建設和市場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和發展民生科技產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十二五”期間,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工作重點:
一是提高健康水平。加快醫療健康科技發展,突破重點疾病防治技術,發展現代醫學、藥物創制技術,提高疾病防治水平,培育和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二是促進公共安全。大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生產安全能力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強核心技術突破、技術系統集成和重大裝備研發,全面提升我國公共安全的科技支撐能力。
三是提升環境質量。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強清潔能源、資源高效勘探與開發利用、清潔生產等技術的開發和示范應用,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
四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針對突發性災害天氣、農林病蟲害、突發重大事故和災難等,開發重大自然災害預測預報技術和應急救災重大裝備,加強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技術研究,全面提高應對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科技部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 2011-07-19
- 科技部:將改革院士制度,推動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導向 2020-10-22
- 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發布 2020-10-20
- 科技部:獎勵論文發表將被處理 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