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推進科研創新"三個面向"鑄精彩
2011-12-01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為以化工、材料為學科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石油和化學工業中的關鍵技術,“以特色求生存、以協同促發展、以創新上水平”,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學校的20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或科技進步獎;學校先后承擔265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3500多項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的研究。支撐這所行業大學協同創新的源動力是什么?日前,記者來到學校采訪。
面向國家需求打造科技戰略聯盟
北京化工大學堅持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通過和相關科研院所、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構建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
粗細僅為人頭發絲直徑1/20的碳纖維,密度不到鋼的1/4,剛度卻是鋼的4倍,抗拉強度更是鋼的9倍。作為飛機、火箭、衛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關鍵材料,碳纖維是“天宮一號”航天器的核心材料之一,也是各國政府高度關注的戰略性材料。1984年,北京化工大學正式組建碳纖維材料研究團隊。近30年來,正是通過軍地、校院、校企的廣泛深入合作,學校在碳纖維基礎理論、工藝技術和應用拓展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制備的多種型號碳纖維材料,填補了國防科技領域的空白。學校碳纖維材料研究團隊成為我國碳纖維研究的核心力量,為我國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2006年前后,隨著歐盟及發達國家新環保法規的實施,我國一大批零部件廠商、整機制造商、銷售商的出口業務因為環保指標達不到新標準的要求而受到嚴重影響,經濟損失巨大。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段雪科研團隊牽頭,聯合50余家科研院所、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實現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密切結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產品核心技術,幫助相關行業構筑了綠色產業鏈。“十二五”期間,段雪院士將目光進一步投向了我國東部沿海和西部鹽湖廢棄鹵水鎂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致力于解決廢棄鹵水污染及鉀肥產業可持續發展等關鍵問題,探索出一條鎂資源高效利用的新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多重能量轉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北京化工大學楊丹教授 Nano Energy:基于強界面結合力的自供電整體自愈合介電彈性體致動器 2025-04-22
- 北京化工大學徐福建教授團隊 AFM:光熱響應性雜化水凝膠可誘導免疫調節介導的傷口愈合 2024-12-10
- IBM科學家:塑料可實現無限次循環使用 2016-01-25
- 2014全球高校和研究機構創新排行榜發布 2014-08-27
- 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獲獎名單揭曉 2013-01-05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