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長調整:如何帶來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動力
2012-01-1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39所高校國家隊
對于“985工程”的任務,教育部副部長郝平2009年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曾明確表示:它就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工程。
郝平解釋說,“985工程”先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后來又有7所大學,后來到34所高校。“這34所高校,我想在1998年的時候,每個學校科研經費校均1個億,非常低。到了2007年達到7個億,有的學校已經達到12個億,而校均科研經費達到12個億的水平相當于美國AAU(美國大學聯合會)所屬高校的校均水平,相當于澳大利亞八校聯盟的校均水平,所以這個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
根據1999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經過長期的建設和積累”,我國少數大學“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創造了條件”,“一流大學都是經過長期的建設形成的”,“一流大學建設要有政府的支持、資金的投入”,因此要“相對集中國家有限財力,調動多方面積極性,從重點學科建設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對于若干所高等學校和已經接近并有條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進行重點建設。今后10?20年,爭取若干所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進入世界一流水平”。
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之后,199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等7所高校進入“985工程”名單;2000年增加南開大學等3所;2001年增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8所;2002年、2003年增加同濟大學等4所。以上34所,通常稱為“985”一期院校。
2006年,中國農業大學等5所高校進入“985”,稱為“985”二期院校。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1999年的7所院校,經常自豪地稱為“985”第一批院校。
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教育界別聯組會時表示,“985”、“211”已經關上大門,不會再有新的學校加入這個行列。這樣,兩類學校的數量最終確定為39所和112所。
二期院校出現的背景是,2004年開始實施為期3年的“985工程”二期。此前,雖然各校啟動時間不同,但一期工程均為3年。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繼續實施“985工程”建設項目的意見》,在2004年至2007年的二期建設中: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進一步奠定堅實基礎,使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國際一流學科水平,經過更長時間的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
在“985”高校內部亦有不同定位。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明確為世界一流大學外,1999年的7所高校最初被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
其后的一批大學被定位為“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當然,這種定位也不僅以進入“985工程”名單時間而定。比如中國人民大學雖然進入名單較晚,也按照中央領導講話精神,定位為“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在2010年建校60年時,則明確為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雙一流大學2000-2018年度國家三大獎統計情況 2019-06-28
-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首次發布 2018-05-29
- 化學反應存在新動力:隧道控制效應 2011-06-13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