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獲得首個單分子“電荷分布”圖
2012-03-0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該科研組的第一項電荷分布測量結果與理論完全相符
北京時間3月3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蘇黎世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首批單個分子里的“電荷分布”圖片,它們顯示了小范圍內的電子翩翩起舞的畫面。
以前研究人員曾測量過單個原子上的電荷,但是捕捉一個復雜分子里的電子翩翩起舞的畫面顯然更加困難。這種開創性測量方法將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電荷轉移”過程。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它是由蘇黎世IBM研究所對極小的原子和分子進行研究得出的。該科研組還測量了單個原子的電荷,并獲得第一張單分子圖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項新成果是這兩項觀察結果的結合體。
然而這項最新研究卻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術——開爾文探針顯微鏡。這種顯微鏡與2009年獲得第一張分子圖的原子力顯微鏡不同。因為前者需要一個直徑只有十億分之一米的小棒,而且它的尖端只有一個小分子。這根棒或稱懸臂在對一個更大的X形狀的分子——酞菁的表面進行掃描時,它的電壓很小。當帶電的尖端遇到酞菁里的電荷時,這個懸臂將會開始以特定方式搖擺,準確顯示出分子所在的位置。通過直接給分子施加電壓,可以促使酞菁中心的兩個氫原子互換位置,電子重新排列到與之前相反的“X”臂上。借助該科研組的技術,他們可以觀測電荷分布發生的此類變化。
這種方法與更多已經確立的技術結合后,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納米世界,納米技術不僅正在促進基礎科學的發展,而且對未來應用有好處。這項研究的第一論文作者法比安-莫恩說:“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從單個分子級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個別化學鍵形成時,它們表面的電荷是如何重新分布的。這是我們探尋建造原子和分子級別的裝置的基礎。”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