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高校專業設置改革漸入佳境
2012-11-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新中國成立以來,本科專業設置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這就是專業設置寬窄問題,這個問題反映在專業的總數量上。專業寬窄問題與我們對專業本質的認知相聯系,也與我國的經濟體制相聯系。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本科教育向蘇聯學習,其專業設置,特別是工業院校的本科專業有許多是按行業、產品或工程對象劃分的,其分類標準是行業、產品和工程對象,這種情況來源于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有的主管部門為了對口分配會給專業戴上很細、很窄的“帽子”。例如,在1963年的本科專業中存在許多按單項技術、單項產品劃分的專業,比如“軋鋼機械”、“起重運輸機械”、“建筑及筑路機械”、“礦山機械”、“冶金機械”、“林業機械”、“木工機械”等,F在當我們建立起“專業就是一組知識”的觀念,并以此對這些專業的課程和知識體系進行考察時,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些專業知識內容基本相同,其主要知識是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因此這些專業不應當區分,實質是一個專業。
在以上認知下,1980年我國本科專業數量達到1039種。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教育部多次修訂本科專業目錄,本科專業的種數連續減少成為重要特征,如1987年減少到671種,1993年減少到504種。1998年教育部對本科專業目錄再次進行了修訂,將主要的本科專業合并為249種。這幾次專業目錄調整中,“改變高等學校長期存在的專業劃分過細、專業范圍過窄”成為重要的改革方向,原有的按行業、產品或工程對象劃分的本科專業分類標準基本被摒棄。從歷史的觀點看,這是非常重要的進步。
北京大學上世紀80年代曾經提出16字教學改革方針:“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其中淡化專業即指專業不能設置過窄。1998年本科專業目錄修訂將504種專業合并為249種,其主要理論依據即為“拓寬專業口徑,增強適應性”。1999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主管高等教育工作的周遠清在一次會議上進一步指出,“有人提出搞更寬口徑的專業目錄,我認為可以考慮。我們計劃5年后再搞一次,使專業口徑進一步拓寬”。周遠清進一步拓寬專業的計劃當然沒有實行,但充分表明專業寬窄(粗細)的問題一直是中國高等教育專業設置中的核心問題之一。
1998年之后,中國高等教育開始大規模擴招,擴招的速度和幅度都遠超計劃和想象。與此同時,科技革命日新月異,與信息革命相聯系,互聯網、物聯網、智能手機以及新的職業開始出現,國家產業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都成為新的主題。本科249種專業以及249種專業人才是否能夠適應和引領這種變化的潮流?世界的變化迅速說明,“拓寬專業口徑”的認識和政策相對于改革開放之前雖然有所進步,但顯然沒有把握專業的本質,不能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適應國家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的專業數量幾乎不可控制地以“目錄外”的方式開始自由生長,專業數量增長到600多種。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某高校擬1年新開56個專業 令人瞠目結舌 2014-10-16
- 中國高校專業設置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2012-12-04
- 教育部公布高校本科專業設置審批結果 2012-03-01
- 科技部:將改革院士制度,推動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導向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