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殼聚糖基水凝膠(上:中間打出的孔洞在2小時后自愈)與無自愈的明膠(下)對比實驗
磁性殼聚糖基自愈性水凝膠擠過狹窄通道,證明了其自愈性與磁性的協同作用
在11月舉辦的“2012生命科學論壇”上,來自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危巖課題組的副教授陶磊的匯報吸引了參會醫生們的目光:以殼聚糖(主要來源為蝦殼、蟹殼等)為主要原料,通過簡單材料合成,制備出具有自愈能力的水凝膠。
以高分子材料為研究方向的危巖課題組看似與生命科學領域并無直接關系。而這一自愈性水凝膠原料價廉易得、制備方法簡單、生物相容性好,恰有望在靶向給藥、可控釋放等方面發揮作用。
為何研究自愈性水凝膠
“科學研究要以人為本”,報告PPT的最后有這么一行字。這亦是危巖課題組多年的科研理念和夢想——組建強有力的團隊,采用便宜的原材料,運用簡單的制備方法,合成出有實際應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
為何選擇自愈性水凝膠作為研究課題呢?這要從傳統給藥方式所面臨的問題說起。
目前,進行傳統靜脈藥物注射時,藥物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后,需要經過心臟、肺、動脈等途徑達到病灶,這一過程造成大量藥物流失,給藥效率較低。同時,高濃度注射藥物時,藥物的副作用不可忽視。此外,頻繁給藥也給病人增加了身體和經濟上的負擔。危巖對記者表示,課題組希望將自愈性水凝膠作為藥物載體,注射到病灶部位,注射過程中破碎的水凝膠迅速實現自修復,將藥物“固定”在預期部位,再緩慢釋放,達到治療目的,期望解決傳統靜脈給藥方法上的不足。
“現有文獻報道的自愈性水凝膠在實際應用時存在一些瓶頸問題:選擇多肽、蛋白、DNA片段等作為成膠元素,成本比較昂貴;有些膠不能在生理條件下實現自愈;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不太理想等。”陶磊介紹說。
課題組選擇殼聚糖作為主要原料來制備自愈性水凝膠,是基于以下原因:殼聚糖的主要來源是蝦殼、蟹殼等,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另外,殼聚糖能被生物體內的多種酶降解成天然的代謝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作為生物醫用材料使用時具有較大優勢。
- 廣東省科學院郭會龍/廣州紅會醫院于鋒、林穎 MTB:微環境調控可注射水凝膠在中耳-乳突炎性缺損修復領域的新應用 2025-05-17
- 蘭州化物所王曉龍研究員團隊 AFM:利用低熵納米晶域網絡構建的機械魯棒性潤滑水凝膠 2025-05-14
- 寧波材料所趙文杰、嚴明龍 Small:污損抑制/阻抗與自我更新協同的可降解有機硅水凝膠涂層 2025-05-10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
- 清華大學楊睿教授團隊 JCP:高效準確預測PBAT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使用壽命 2025-03-19
- NTU夏焜/清華大學高華健/浙江大學王冠楠 Sci. Adv.:流變學范式揭示長期粘附耐久性的內在機理 2025-03-19
- 清華大學核研院楊洋、化學系危巖教授 Adv. Mater.:肉眼可看見鋰負極的SEI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