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少了,玩電腦、網絡游戲占據了學生們的休閑時間。針對這一情況,教育部7日在京召開加強高校體育工作座談會,16所重點大學校長書記們就加強大學生體質建設展開熱烈討論。體育鍛煉有助于學生磨煉意志、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教會學生遵守規則、理解公平公正的意義大家沒有疑議,但落實到如何讓學生養成鍛煉習慣、成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卻讓很多校長有話說。
去年,北京大學新生軍訓兩周,近3500名學生累計看病超過6000人次;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運動會取消中長跑項目,均引發社會熱議,這也引起了有關管 理部門的注意。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過去25年間,青少年體質逐步下滑。目前,雖然中小學生的體質下滑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學生體質 仍在不斷下滑。高校畢業生體質和綜合素質關系到中國8年后能不能進入人力資源強國。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該校中調查發現,8成以上的師生沒有明確的鍛煉計劃;女生一周鍛煉時間只有2至3小時,遠遠低于男生的5至6小時;心肺功能、上肢力量、平衡能力是學生的普遍弱項;近年來學生中精神疾病有所上升也跟體質下降有很大關系。
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也表示,高校一、二年級學生呈上升態勢,三、四年級則又開始下降。造成這種情況也是由于大學前兩年還有體育課,后兩年則普遍讓位于學業。
“高校學生體質下降,既有學生缺乏鍛煉習慣、中小學‘欠債’問題,也有高校怕擔責任、要求不嚴的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直言,只有強調高校自身責任才能把體育工作抓上去。
而如何把“宅”一代的“90后”請出來鍛煉,校長們提出的指紋打卡、耐力測試、進入自主招生考試等等,都離不開強制措施。“大學生體質到了必須抓的時候了,一需要從小養成鍛煉的基因,二需要形成重視體育的制度,三要在年輕一代中形成體育鍛煉的氛圍。”陳雨露的建議得到與會校長書記的認同。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表示,一百多年前就有先賢提出“少年強則國強”,一百年后的今天學生的身體素質還不如我們的鄰國,這種情況令人擔憂。未來要實行公示和問責制度,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抓好。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教育部等:鼓勵擴招博士后,作為補充高校師資重要來源 2021-01-28
- 教育部發布《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 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