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研制出新式大塊共聚物太陽能電池
2013-05-3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29日報道,美國萊斯大學的化學工程師拉斐爾·維爾杜茲寇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化學工程師安立奎·戈麥斯領導的研究團隊,研制出了一款基于大塊共聚物(能自我組裝的有機材料可以自主形成不同的層)的太陽能電池,盡管新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僅為3%,但仍然高于其他用聚合物作為活性材料的電池。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形式的電池有望開啟太陽能設備研究的新領域。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納米快報》雜志上。
維爾杜茲寇表示,盡管目前商用的硅基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達到了20%。目前實驗室得到的最高轉化率為25%,但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就有科學家一直在潛心開發以聚合物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有望大幅降低太陽能的利用成本,不過,研究的成效甚微。后來,聚合物/聚富勒烯混合制成的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達到了10%,但聚富勒烯這種材料本身很難對付。
維爾杜茲寇解釋道:“理論上,大塊共聚物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極富應用潛力,但目前很少有人用大塊共聚物制造出高性能的光伏設備。我們相信,一旦我們制造出正確的物質并在合適的條件下將其組裝,就可以獲得性能極高的太陽能電池。”
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大塊共聚物——P3HT-b-PFTBT可以分成16納米寬的帶。更讓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是,這種聚合物天生容易形成垂直于玻璃的帶。科學家們在165攝氏度下,在一個玻璃/銦錫氧化物(ITO)表面制造出了這種共聚物。他們將這種共聚物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制造的設備的一端,再將一層鋁放在設備的另一端,這樣,共聚物帶就從頂部延伸到底部電極并為電子提供了一條明晰的流動路徑。
研究人員接下來打算用其他大塊共聚物進行實驗,并了解如何控制其結構以增加太陽能捕獲光子并將其變成電力的能力。但目前,他們會專注于提高新式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解決包括穩定性在內的其他挑戰。
維爾杜茲寇指出:“對一塊太陽能電池進行封裝以保護它不受空氣和水的侵襲很容易,但要保護它免受紫外線的傷害很難,因為你必須將其暴露在太陽光下,這一點無法避免。”
研究人員表示,一旦提高這種共聚物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他們就會為其尋找長期的用武之地。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中國科大陳昶樂/安大陳敏、張文建 Angew:ROMP-RAFT串聯聚合新方法制備聚烯烴多嵌段共聚物 2025-07-02
- 天津大學/北京大學 Sci. Adv.:基于光子微球索引的高容量DNA數據存儲隨機訪問技術 2025-06-21
- 青科大李志波/劉紹峰教授團隊 ACS Catal.: 新型鉿金屬催化劑鏈穿梭聚合制備高熔點烯烴嵌段共聚物OBC 2025-05-11
- 南昌大學/江西師大陳義旺課題組 AM:通過圖案半月板控制溶液流動有助于延長激子擴散長度-準平面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接近20% 2025-05-22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EM:控制第三組分分布實現高性能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