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高校腐敗案為何頻發
2013-08-0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底至5月末,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校長鄒世凌、四川理工學院院長曾黃麟、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范昕建,因涉嫌嚴重違紀,先后被紀檢部門調查。同時被調查的,還有這些學校的一些中層干部。尤為“悲催”的,是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據知情人透露,在校長范昕建出事之后,學校的“應急措施”之一是趕緊重新制作畢業證書,把簽發者換成學校黨委書記張忠元。誰料想,學生們剛剛拿到張書記簽名的畢業證書,張書記也被紀檢部門帶走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書記、校長雙雙落馬,對于一所高校而言,無疑是一種悲劇。
大學常常被譽為象牙塔,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道德高地”。然而,曾幾何時,高校腐敗案頻頻發生,嚴重抹黑大學這塊“金字招牌”,不斷受到社會的詬病和質疑。所謂的高校腐敗案,嚴格說來是“高校管理腐敗案”,涉案者多為大學管理者,其中不乏書記、校長、副書記、副校長以及學院院長、副院長等等,絕大多數是高校的“實權人物”,掌握著高等教育的人、財、物等重要資源。近十余年來,隨著招生數量的不斷增長,高校規模、空間迅速擴張,書記、校長掌管的資金、項目、物業等越來越多,成為開發商、建筑商等企業界人士“親近拉攏”的重要對象。據九三學社中央的一份提案披露,目前落馬的大學管理者中,七成以上是因為在基建工程招標時受賄。
如是說高校基建后勤腐敗與社會上的類似案件有較多共性的話,那么,招生腐敗則是高校腐敗案的“鮮明特色”。近年來,盡管“陽光招生”的力度不斷加大,高校招生從過程到結果更加公開透明,但是,“人情招生”、違規招生的現象依然存在。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本來是推進高考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然而,一些高校管理者卻把好經給念歪了,特別是在自主招生、保送生、特長生、調劑生等招生過程中,以權謀私、收受賄賂等職務犯罪時有發生,影響惡劣,致使許多人對高考改革產生疑慮。
高校腐敗案之所以頻發,癥結在于對高校管理者監督、監管的機制不夠完善,大學書記、校長的權力沒有真正被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特別是一些地方院校,書記、校長的選拔、任用、考核等缺少必要的民主程序;高校行政權力過于集中,缺少必要的監督機制;大學章程內容空泛、形同虛設,依法治教缺少基本的依據……在權力沒有制約、制衡的環境中,高校管理者要抵抗各種誘惑基本是靠自覺自律。這道防線一旦失守,往往不止是突破道德底線,而是一腳踏進法律的雷區。
“大學是社會的良心”。雖然現實中的高校與理想中的大學有一定差距,但大學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為人師表畢竟是高校管理者的天職。畢業證書往往伴隨學子的一生,簽發者的名字常常鐫刻在學生的記憶里。如果簽發畢業證書的人被繩之以法,手持畢業證書的學子情何以堪?會作何考慮?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腐敗案的“殺傷力”決不可低估,對于高校造成的傷害更不能小視。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陜科大羅曉民/劉新華/姜慧娥等《Food Chem.》:基于可按需調控的AIE自組裝體的紙基熒光材料用于海鮮腐敗可視化實時監測 2023-08-06
- 科研人員頻現腐敗門 揭秘科研經費流失路線 2015-07-09
- 評論:消除高校腐敗要打破“權力通吃” 2015-02-25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