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研究生培養方式改革 加大淘汰力度
2013-08-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現在很多導師都很清楚,要想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不僅要鼓勵他們有搞研究做學問的刻苦和韌勁,還要培養他們強大的抗壓、抗挫折能力。因為一旦出問題,導師會首先覺得對不起學生的父母,他們辛辛苦苦把孩子培養到大學又讀了研究生,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全家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面對“讀博士失敗了,就等同于人生的失敗”這樣的社會觀念,導師備感無奈。于是,不僅想方設法幫助自己的水平較弱的學生完成論文,還“同流合污”相互幫忙,幫助同行的學生通過論文答辯。有一位教授,曾被外校請去參加博士生的論文答辯,面對“慘不忍睹”的論文,這位教授給了個不通過,從此,這所學校再也沒有請過這位教授。
除了導師、學校的諸多“怕”,研究生淘汰機制一直不能落實,從根本上來說,是源于大學的淘汰機制不健全。入大學像進了保險箱,本科生很少有因不符合培養質量要求“被淘汰”的。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底座沒有建好淘汰機制,研究生階段也就很難建立起來。有教授提出,擴大直博生比例,在入學兩年之后,通過考核把一半的直博生淘汰出去,經過一輪淘汰,博士生的整體質量自然就能提高了。可在現行政策下,這幾乎行不通。一位985高校的老師有過這樣的經歷,他的一位博士讀不下去,想轉校,就寫了一個報告,給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再報到學校,學校半年集中審批一次,再報到北京市教委,然后北京市教委再報到教育部,學生已經到了畢業的年限,轉學的報告還沒有批下來。
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就必須加大淘汰力度,對此,人們已經形成共識。但真正要讓導師們敢于淘汰不合格的學生,還需要掃清各種障礙,構建一個讓導師不“怕”、沒有顧慮的環境。否則,建立淘汰機制還是難以落到實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饒思圓課題組誠招博士、碩士研究生 - 化學、材料學、生物工程、電子工程、神經科學、基因工程 2025-04-11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4-04-26
- 2024年全國高分子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 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4-03-14
- 評閱了100多篇博士學位論文,常見問題全在這里! 2019-06-21
- 清華大學:博士生不再強制要求在學期間發表論文 2019-04-23
- 澳門大學孫國星課題組招收應屆本科推免生攻讀博士學位(高分子、化學、材料、土木工程方向) 2018-08-16
- 科技部:將改革院士制度,推動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導向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