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北宋名士李之儀的這首《卜算子》曾令無數后人為之悠然神往,其中更襯出長江之于中華文明的血脈關聯。這位古人未曾想到的是,千百年后的今天,一個全世界最大的MDI化工廠計劃在三峽庫區附近拔地而起,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全球著名的化工集團巴斯夫公司。
近日,因受經濟危機影響,巴斯夫公司將推遲重慶MDI項目的投資和投產日期。不過,公司高層仍表示不放棄該項目。
此前這一項目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今年1月12日,重慶環保局網站上掛出一則“巴斯夫公司在重慶長壽化工園區投資80億元建設40萬噸/年MDI項目的環評報告近日原則通過環保部常務會審查”的公告。內容雖則寥寥數語,卻如石落平湖,迅速引起各界人士的側目。
原本,這只是巴斯夫在華產業布局的一個戰略步驟,但由于項目所在地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庫——三峽水庫庫區,商業的考量與脆弱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抵牾。
外界的爭議首先對準了兩大“關節”:MDI是否存在污染危害?大型化工項目落戶會否令當地環境不堪承載?而上述兩點又牽纏著一個不容回避的追問:這樣一個巨型化工廠的進駐會否給長江留下隱患?
某種意義上,這更像是一場“豪賭”:“賭”的是重慶MDI項目萬無一失、絕不會危及三峽和長江的生態。

1 謀市場還是降成本?
對于這一項目,巴斯夫早在數年前就開始著手籌備。
多年來,這家總部位于德國路德維希港的國際化工集團一直致力于不斷拓展中國市場。截至目前,巴斯夫在中國擁有30個生產基地,分布在從吉林到廣東的沿海地區以及長江中下游的上海、南京等地。這其中,MDI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資料顯示,MDI是生產聚氨酯的重要原材料,而聚氨酯是一種用途極其廣泛的塑料材料,可用于幾乎所有工業領域,能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正因如此,MDI的需求量很大,尤其在建筑和房屋保溫領域。
隨著中國對MDI需求的連年增長,巴斯夫的觸角也不斷向內地延伸。此次計劃建設的重慶MDI項目可被視為其向長江上游及中國西部地區擴張的一步戰略棋子。(文章來源環球聚氨酯網)
在巴斯夫看來,重慶擁有建設這一項目的理想條件。“選址重慶不僅可以令我們進入增長迅速的內陸市場,也能憑借其日益完善的公路、鐵路和現有的水運網絡進入中國其它區域。盡管未來一兩年內中國市場的增長率將顯著減慢,但預計未來的增長率仍將接近或超過每年9%。”該公司提供的一份項目解答中如此解釋。
而基于當地包括天然氣在內的自然資源狀況,重慶市政府也明確要在長壽區開發一個世界級的化工園區,這無疑和巴斯夫的戰略一拍即合。
2007年6月,巴斯夫與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及當地政府簽署了相關合作備忘。2008年08月29日,巴斯夫重慶MDI配套項目正式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