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巴斯夫一再強調赴重慶建廠主要是看好中國的市場潛力,但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的信息卻是當地MDI市場微不足道。
“西南地區的MDI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MDI行業唯一的國內廠家煙臺萬華(600309,股吧)的一位管理人士日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直截了當地說。
據他介紹,西南對MDI的總需求量很小。從區域來看,西南幾省的MDI需求量加起來可能連全國用量的5%都不到。
“我不知道巴斯夫為什么會選擇那里。盡管當地可能有土地和資源的優勢,但也有很大劣勢,包括產成品的運輸問題和地震帶的潛在危險。”上述人士表示。
而在上海社科院外國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李小鋼看來,如果這次行為不是市場驅動,就一定是成本驅動。
“這一事件本身表明,國內外資企業正在從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向次發達的內陸轉移。巴斯夫落戶重慶與英特爾赴成都建廠的背景都是一致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降低成本。”李小鋼指出,“英特爾向西部轉移,這沒問題,但巴斯夫就不能這么做,因為環境成本非常高。”
“在各項成本中,土地成本所占比例不會很大,而環境成本則會占到相當比例。”他進一步解釋,在長江上游地區,如果排放等各方面要達標,所付出的環境成本應該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巴斯夫仍要到當地建廠,要么是出于市場驅動,要么就是這部分環境成本可以被壓縮,例如由政府來負擔一部分。“但即便政府負擔,這也是一塊非常大的財政支出。”
“在國外,MDI項目一般都放在沿海,放在內陸的情況很少。化工本身就不適合放在偏遠的內陸,因為對環境的潛在威脅比較大。”上述煙臺萬華管理人士說。巴斯夫此前也向外界證實,重慶MDI項目是目前該公司唯一設在河流上游庫區的MDI項目。
“從國家層面而言,中央政府應該注意如何調控這種產業轉移,須防止外資因利益驅動而損害國內整體產業布局,更要防止外資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的競爭而從中漁利,甚至影響中國的環境保護。”李小鋼警告說。
2 推進過程中屢遭質疑

“如果沒有三峽大壩和三峽水庫,則這個項目要落戶重慶也無可非議。但當前庫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本就十分嚴峻,一旦再發生類似松花江污染之類的事故,影響肯定更大,后果也將遠甚。”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翁立達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憂心忡忡地說。
對此,巴斯夫方面宣稱,重慶MDI項目將執行全球統一的工程和建設標準,以及安全理念和運行規程,這些標準和規范建立在公司數十年實踐和成功經驗基礎之上。
但是,這一原本皆大歡喜的項目卻在推進過程中屢遭質疑。
首先是生產原料的毒性問題。據綠色和平科學總部實驗室向本報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在MDI的一般生產工序中,需要先通過苯和硝酸的反應制造硝基苯。硝基苯的毒性極強,且很容易通過皮膚接觸吸收,長期接觸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
接下來,硝基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和氫發生反應,制造出苯胺,苯胺同樣是可以通過皮膚和呼吸系統攝入的高度有毒化學品。硝基苯和甲醛反應后形成重要的中間產物MDA,MDA再與光氣反應生成MDI。
值得一提的是,硝基苯正是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中的主要超標污染物,而苯胺裝置的爆炸更直接引發了這場環境災難。至于光氣則是2008年齊齊哈爾光氣泄漏事故中導致18人傷亡的元兇。
巴斯夫重慶MDI項目環評第二次公示中的公開信息顯示,該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不僅包含MDI生產裝置,也包括40萬t/a硝基苯生產裝置和30萬t/a苯胺生產裝置。
對此,巴斯夫向本報發來的一份回復中表示,公司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美國吉斯瑪、韓國麗水和中國上海都運行著世界級的MDI生產裝置,這些裝置都符合最嚴格的安全標準。計劃的重慶項目將充分利用我們數十年所累積的經驗,在技術和安全環保方面運用新技術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