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百事可樂能與可口可樂并駕齊驅,為什么曾經的“電信巨人”愛立信會退出手機市場,為什么比爾·蓋茨能夠成為世界首富……這些管理學中的經典案例都可以歸結到決策上面,“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句中國古訓在描述管理者的決策時似乎更加貼切。
對于所有行業來說,涂料行業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分支,因此,對于涂料產業的管理者來說,一樣隨時都要做出決策。決策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影響決策的因素也最為復雜多變,包括環境因素、個人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素質能力等。
避開決策的陷阱,是正確決策的關鍵。
目標不當
我們身邊的事情可以分為四種:很重要并很緊急、很重要但不緊急、很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把“很重要并很緊急”的事情排在第一位,自然合理。那第二位是“很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還是“不重要但很緊急”的事呢?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比如有一天,你一個人在家,正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有人按門鈴。你正猜測來者何人,門鈴又被按了兩次,那聲音催得你心里著急,于是你趕緊洗掉身上的泡沫,這時門鈴又被不耐煩地按了兩次,你慌慌張張地胡亂團了條毛巾出來,匆匆忙忙地打開門,一看:敲錯門了。
顯然,這種事屬于“不重要但很緊急”的事,在我們工作中,這種事非常多。因此我們在完成那些“很重要并很緊急”的事之后,應該去做那些“很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你不妨將你每天的工作按照這四種類型劃分,然后按照正確的順序完成,這就是決策。
想一下對你來說最重要并最緊急的事情是什么?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這是生存的根本。所以做決策,要盯住企業發展的大目標,不能偏離。
日本三菱公司旗下的員工30萬,對他們來說,養活這些員工,讓企業生存下去是最大的目標。有趣的是,他們往往喜歡經濟蕭條的時期,到了這個時候,公司的領導就會告訴大家說:“大家注意了,我們的敵人正在死去。”公司甚至在墻上貼出一張表格,列出自己所有的競爭對手,每當其中一個支持不住倒下去,就在旁邊打個叉。正是因為他們緊緊盯住自己的目標,所以對眼前的問題能夠冷靜對待,甚至將其稱為機會。三菱公司的年度計劃,甚至做到了2100年,他們認為,自己30萬員工的生活是不能開玩笑的,所以將未來100年的事情都要想好、計劃好。
目的,永遠在技巧和方法前面。一個人如果一開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就永遠到不了想去的地方。另外,決策的目標要切合實際,便于執行。決策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太高無法實現,這樣的決策毫無意義,太低則不能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