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內天然橡膠庫存量走勢圖。(圖片來源:上海期貨交易所)
2.中國國儲收儲成為膠價反彈的“導火索”
為保護橡膠產業,2009 年世界主要產膠國政府紛紛采取了各種托市措施來支撐天然橡膠的價格。東南亞產膠國聯合采取了降低產量、削減出口等救助行動來提振膠價。中國政府為了避免橡膠產業和國內農墾的利益遭受重大破壞,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膠企、膠農的保護,而中國國儲采取的“收儲”措施則成為推動膠價反彈上漲的直接“導火索”。在2009 年上半年,國儲公布了總量為10.5 萬噸的天然橡膠收儲計劃,這在當時不論是對穩定天膠市場,還是對恢復投資者信心都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而在2009 年9 月當市場因中美兩國“輪胎特保案”事件而遭受強烈沖擊之時,國儲在市場上的操作更是于關鍵時刻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不但一舉扭住了膠價的下跌之勢,更是極大了提振了投資者信心,并直接促成了滬膠在2009 年10 月向上一舉突破2008年6 月高點和12 月低點間50%中分位這一重要的壓力位。
但是,我們認為各國政府的托市政策措施只是促成膠價在2009 年大幅走高的外因——或者說僅是起到“導火索”的作用;滬膠能夠重新反彈至20000 元/噸價位之上的內因則應該是市場中十分充裕的投機資金和投資者強烈的通脹預期這兩個因素的結合。
3.資金力量主導膠價走勢
作為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一部分,2009 年中國貨幣政策的寬松度可謂是前所未有。據央行公布數據的顯示,2009 年前三季度中國貨幣供應量增速達到29.31%,增幅比2008 年末高11.49 個百分點;新增貸款總額共計8.67 萬億元,同比多增5.19 萬億元。
圖五2009 年中國國內貨幣量走勢
圖為2009年中國國內貨幣量走勢圖。(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網)
貨幣供應量的迅猛增加給市場帶來了充裕、甚至是泛濫的流動性。由于實體經濟復蘇程度有限,其所能吸納的新增資金比例不高,這就導致了全球商品市場呈現出投機資金涌溢的“不差錢”局面。同時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復蘇勢頭明顯,也使投資者對于風險的偏好出現實質性扭轉,對通脹的預期以及對經濟復蘇的強烈信心驅散了恐慌情緒;這導致在2009 年中多頭氛圍始終籠罩商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