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任務格外沉重
中國純堿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錫嶺說,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已經一年了。我認為,對于純堿行業來說調整和振興的任務應該并重,特別是對純堿產能的調整應該更現實、更緊迫一些。
王錫嶺說,我現在最擔心的是,由于2010年還將有100多萬噸的產能要釋放,預計到年底國內純堿產品的產能將達2600萬噸左右,而需求量估計也就在1800萬噸左右,產銷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即使金融危機逐漸過去,產能過剩的現象也不一定能消失。盡管年初以來純堿價格有所提升,純堿企業提高了開工率,全行業的產銷形勢有所改觀,但由于全行業產能過大,拉薄了企業的利潤率,所得利潤又被煤電油運及原料的漲價吃掉了一大塊,限產和保持適當的銷售價格仍是今后的主要任務。我現在的理解是,加快實施國家擴大內需、拉動石化產品消費,減輕企業庫存壓力應該是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重中之重。目前純堿的產能過大,產量的提速大于需求的增長。因此,純堿行業的發展思路是控制總量、減少虧損,以保證市場供求的基本平衡。
國企民企都可進退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諸英豪在接受采訪時說,現在大家都在議論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國進民退的問題。石化產業中也有這個問題。不過我認為這個問題在振興過程中并不值得過于擔憂。現在從東部到西部包括我們云南,民營化工企業的數量絕對大于國有企業。云南98%以上的化工企業都已經民營化了。民營與國營不斷進行轉換其實是發展進步過程中的一種方式。不能籠統地指責誰進了誰退了,而是要看這種進退是通過怎樣的方式、是否能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過去國營向民營轉化,也有個別人指責是國有資產流失,現在民營被國營兼并又有人說是國進民退。其實這都不必擔憂。現在舉例較多的是山西省煤礦企業的整合。我們云南在五六年前也搞過類似的兼并。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錫業集團云南錫業集團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成立的。之前很多小的民營企業也在搞錫礦開采,錫礦亂采濫挖、資源浪費的情況很嚴重,20余年一直得不到解決。2004年,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通過股份制聯合在一起,成立云錫集團,民營老板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國家資源也得到了保護。只要能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那么無論是民營的還是國有的,都是值得提倡的。
富思特制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祥恩深有體會地說,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建筑涂料行業幫助很大。我們作為一家民營建筑涂料生產企業,一直強調踏踏實實做實體經濟,樹立了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信賴與支持。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們逆勢并購了國內漆業的國有巨頭——紅獅漆業,并在第一年就使紅獅取得了25%的增長業績。這符合國家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鼓勵兼并重組的總體目標。國家4萬億元資金的投入確實使一些項目出現了盲目擴張的現象,但我們這樣的企業不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