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改造、國產裝備等基礎條件的改善,為汽車用紡織品的創新創造了良好環境,使汽車用紡織品在品質、環保、功能性、時尚性等方面加入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汽車用紡織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對汽車的美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倘若按每輛汽車平均耗用15千克~20千克紡織品計算,那么僅中國每年的汽車用紡織品消費量將達到8.3萬~1 1萬噸。一項調查也顯示,目前我國汽車內飾紡織品銷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遞增。然而,我國汽車用紡織品生產還遠遠不能滿足汽車業的需求。一些車用紡織品生產企業過多過小、開發能力普遍薄弱、品種單一、質量不高、高級轎車面料和原料仍依賴進口……這些或許都是汽車用紡織品亟須解決的問題。
技術創新切勿傷害品質
隨著汽車工業的升溫,汽車制造商對汽車用紡織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車內飾紡織品要求外觀優美,同時具有舒適性、功能性和裝飾性等,還要求纖維可回收再生、改進安全性、減輕汽車用紡織品重量,使每輛汽車的紡織品重量盡量減輕以便節省燃料和有利回收。因此車用紡織品生產者應加大科研和開發投入。
一名業內知名專家曾解釋,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技術進步可以通過引進技術取得, 而技術創新的難度要大得多, 搞不好就會涉及到質量問題。汽車內飾紡織品生產企業應加大設備及技術上的投入,從根本上提高汽車內飾紡織品的質量,開發新技術,為自主生產高檔汽車內飾紡織品打好基礎。
就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問題,記者有幸采訪到上海申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汽車地毯總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明華。他談到,從企業角度來講,技術創新的動力主要是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在產品上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以產品的性能提升來引導客戶,這屬于較高層次的技術創新,而一般的方法是提高產品的質量,比如開發新型材料、提升產品加工工藝來提高產品的物理耐用性、耐氣候性能、抗靜電性能、聲學性能、阻燃性等。另一方面車用紡織品的市場需求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降低產品的采購成本。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技術創新也許有兩種途徑,首先,生產過程中以縮短流程、減少材料損耗、提升過程可靠性、節約能耗或尋求替代能源并減少浪費,另外提高裝備水平如增加加工機械化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達到這一目的,這種創新對質量提升的貢獻有限。其次,僅以滿足產品相關標準為目的、減少材料和生產過程中的質量過剩,如復合材料的表層減少,在基層中采用循環使用的材料或其他相對成本較低的材料。這樣的話表面上產品質量沒有下降,符合相關標準和法規,但是本質上降低了產品的內在質量。
提及企業處理產品性能和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是否比較困難時,姚明華的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國內車市的激烈競爭,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在滿足客戶需求的情況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是車用紡織品目前的技術創新主流。很多新技術的亮點首要表現為降低產品的成本。當然我們也確實發現了很多又降低產品成本又提升產品質量的好例子。但是投入辛勤努力的創新技術或花巨資從國外引進的新技術一旦上市后,由于國內技術保護意識和手段的缺乏,對這種創新技術的復制和低成本開發就會接踵而至,產品質量明顯下降,造成用戶對該技術創新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