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清華大學英士樓201會議室,清華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為80歲的范奎城、趙金臺和70歲的胡平三位老同事祝壽并舉行老同志新年聯歡。
圖為1月21日上午清華大學高分子研究所老同志聯歡后合影。董山峰/攝
與樸素的會場、樸素的穿著相協調,祝壽活動和聯歡會的議程也是樸素的——老教師們自由發言,說說三位壽星過去的工作,表達些祝福;壽星們說說自己的情況和感受;分享生日蛋糕;年輕教師代表向老同志們匯報自己一年來的教學科研成果,老教師們則提些問題、做些指導;最后集體合影,大家彼此推讓,最終讓壽星、年齡大的、站立不太方便的同志坐著,其他同志站著。通過這張相片,外人看不出誰是當年享譽高分子學科的著名專家,誰是全國重要科技獎項獲獎者,誰是某重要領導或權威專家的導師。老教授周其庠、現任所長王曉工和不少學者都說:“我們這個團隊不太愿意講成績,因為這些成績,在清華這個環境里都是平常的、應有的。除了教學科研這些事兒,我們都不擅長與外界打交道。”
當然,這個樸素的群體,并不缺少成績。
清華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的前身——高分子教研組成立于1958年,是國內最早開始從事高分子教學和研究的單位之一,也是最早授予碩士點和博士點的單位之一。截至目前,已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本科畢業生和數百名碩士、博士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多數已成為國內高分子教學、科研和工業生產等方面的骨干,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外的畢業生在高分子科研和工業生產部門等也有很高的學術聲譽。
正是這個群體——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國內首先研制成有“塑料王”之稱的聚四氟乙烯,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我國聚四氟乙烯工業的技術基礎,此項研究獲國家新產品發明獎,并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從事含氟聚合物研究、開發、生產和管理的高層次人才。
七十年代,研制成當時工業部門急需的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并在校內建立了中試車間,產品質量國內領先,為我國援助羅馬尼亞建立聚碳酸酯工廠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數據;利用聚碳酸酯共混改性材料研制的塑料緯紗管解決了當時聚酯紡紗中的一大難題,推動了紡織行業以塑代木,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八十年代,研制成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的液晶性的聚合物—芳香尼龍,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七五”攻關重大成果獎和亞太地區發明項目獎第二名,并獲得發明專利兩項。為國家國防安全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抓住國家進一步改革開發和加大對科教投入的良好契機,高分子研究所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承擔了多項基礎研究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在高分子液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精細高分子、多相多組分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膠粘劑及聚合物結構表征等諸多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科技攻關獎、國家科委技術進步獎和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并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文章。一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科團隊快速成長,日益壯大。目前,其科研工作持續向高分子學科前沿邁進。
- 告別“電線纏身”時代 - 清華大學任天令教授團隊 Nat. Commun.:研發出可穿戴心電“電子紋身” 2025-04-08
- 清華大學楊睿教授團隊 JCP:高效準確預測PBAT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使用壽命 2025-03-19
- NTU夏焜/清華大學高華健/浙江大學王冠楠 Sci. Adv.:流變學范式揭示長期粘附耐久性的內在機理 2025-03-19
- 中科大馮偉 Small Struct.: 液晶的電致淬火效應對于液晶高分子致動的抑制作用 2025-05-12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
- 中科院化學所宋延林研究員/李會增副研究員/趙志鵬博士 《Nano Energy》:獨立式雙電極摩擦納米發電機實現高效液滴能量收集 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