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必須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當前需要,一個是未來需要。落實當前需要,必須實施‘雙力驅動’的科技工作轉型,即興趣驅動和國家目標驅動并舉。”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邊修改議案邊對記者說。今年,他將向全國人大提交《關于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議》議案。
陳駿介紹,2014年,英國自然集團公布的NI指數中,南京大學排在全球研究機構和大學的第38位。該排名表明,南京大學已經具備參與國際科技創新競爭的實力。“但南大或者說中國高校仍欠缺圍繞國家需要、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當年,南京大學提出要繼續保持“興趣驅動”的優勢,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國家目標驅動”的“雙力驅動”的科技轉型改革新思路。“興趣驅動”關注的是當下需要的解決,而滿足國家創新驅動必須實行“科教融和”的人才培養思路。在陳駿看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陳駿認為,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不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體系尚未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氛圍尚待改善。
他建議,全國人大應盡快將《創業促進法》列入立法規劃,適時啟動立法調研,為促進創業,特別是促進大學生創業提供法律保障。積極落實大學生創業在工商登記、財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引導建立全國性、公益性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在全社會倡導“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業精神和文化氛圍。
陳駿還提出,要推進“創業學”學科建設和“創業型大學”建設。他解釋道,“創業學”是對創業整體流程進行系統研究的新興學科。而“創業型大學”的教學與研究則更注重面向實際問題與需要。建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扶持政策引導建立“創業型大學”對外的長效互動機制,引入更多的創新創業源頭活水,讓創新創業教育走出單靠高校“自循環”完成的封閉狀態,形成一個大學、政府、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良性互動的創新創業教育完整體系。
陳駿表達的最后一點建議是,推進建立科學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并納入高校教學與學科評估的整體指標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可包括:建設融‘講座、課程、競賽、實訓和成果孵化’為一體的分層次、全過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開設豐富的創新創業特色課程;落實學生彈性學制,建立校內創新創業平臺,并向創業大學生開放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資源。”
-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大學深陷“名利場” 2012-05-21
-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借大學章程實現民主治校 2012-03-14
-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立 2015-06-15
- 上海每年投入2億元提升高校創新能力 2013-07-31
- 武漢出臺“黃金十條”政策推進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2013-03-06
- 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成立 2010-05-14
- 清華-伯克利全球技術創業教育項目今秋正式啟動 200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