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只需要太陽光、二氧化碳和水就能生產出汽車燃料、高分子材料和藥品。”6月3日,在2015“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上,國際頂尖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楊培東教授透露了這一令人期待的消息。
楊培東介紹,他正在研究的系統類似于綠葉的光合作用系統,只不過綠葉的光合作用產物是氧氣和碳水化合物,而這個系統的產物是氧氣和其他化學物質,所以也稱作人工光合作用系統。“在由半導體硅和催化劑組成的裝置中,太陽光與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產出可用于汽車燃料的丁醇、高分子材料、藥品等化學品。”
楊教授告訴記者,傳統的化學品生產原料如石油都是從地下獲取的,而他研究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統所用原料如二氧化碳都可以從環境中富集,這將對現有產業產生革命性的作用。而通過系統生產出的化學品如丁醇在作為汽車燃料燃燒后又可以獲得二氧化碳和水,這樣就可以循環可再生使用,且幾乎不會產生污染。同時開車、發電等產生的二氧化碳經過富集后又能減少溫室氣體,改善全球變暖效應。
據了解,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目前的能源轉化率已經達到0.4%。“這個效率其實并不低,綠葉的光合作用的轉化率僅有0.3%。下一步我們準備改進催化劑,把效率提高到2%到3%,等到效率到達5%差不多就可以量產了。”
研討會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于霆教授研究的可大幅提升手機電池續航能力的新型石墨烯負極材料、南工大校長黃維院士團隊研究的可用于人民幣防偽的世界首例室溫有機長余輝材料等成果也受到了很多關注。
在南京舉行的2015“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iSOME-2015)為期四天,由國家級江蘇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工業大學等聯辦。將有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度、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30余位知名學者與近200名境內外與會代表一起交流有機半導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轉換納米發光、納米功能材料。共軛聚合物、磷光配合物等前沿課題。
- 羅格斯大學在人工光合作用上取得突破:或能實現更低成本塑料制造工藝 2018-12-04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宋育杰副研究員 Macromolecules:高硼轉化率陶瓷先驅體材料 2023-05-25
- 為什么世界一流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高? 2018-04-24
- 四川發布首份科技成果轉化清單 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