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在演講時肢體語言豐富。他認為,必須以飽滿的熱情、充滿活力的動作,才能讓聽眾受益。圖/CFP



他喜歡坐在聚光燈下,聽掌聲。
他最習慣的自我稱呼是“我鄭強教授”。
他多次就中國的教育、科研、社會問題發表演講,其言論受到不少網友推崇,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2012年他從浙江大學調任貴州大學校長,四年中,圍繞他的新聞不斷,他被網友稱為最牛憤青校長、被評為最受大學生喜愛的校長。喜歡他的人認為他特立獨行,勇于改革,也有人認為他嘩眾取寵,熱衷炒作。
但不管有多少爭議,人們都認可一種說法:“至少,鄭強讓貴州大學的名字響亮了。”
“我在著名演講家中排第一”
此前,貴州大學召開的一次民主選舉會上,西裝革履的鄭強主持會議并宣布選舉結果——鄭強票數墊底。他悄悄垂下腦袋,把領帶取了下來,然后坐直,表現得若無其事。
“舞臺上唱歌的人,總希望聽到臺下有掌聲。”鄭強提到這次選舉,做了這樣的類比。
鄭強是聽慣了掌聲的人。
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2013年,在貴州省委禮堂一次演講,3個多小時,現場響起128次掌聲;2015年,鄭強在云南中醫學院演講,四個小時,現場響起掌聲200次……
鄭強說,“我在全國做演講,掌聲最少的地方就只有敬老院了……”
2014年貴州大學開學典禮上,鄭強向上千名學生提問:你們是否知曉《中國大學生演講網》截至昨天晚上8點列出的中國著名演講家排名,排在第一的是誰?你們自然會喊出馬云、白巖松、李開復、易中天、俞敏洪以及郎咸平等名流名家的名字。可排名的結果是,白巖松排第四,馬云排第五,俞敏洪排第七,郎咸平排第十七,李開復排第二十二,易中天在前四十位排名中沒有出現。排名第一的是誰呢?是站在這兒的你們的校長鄭強。
鄭強在任何場合都喜歡“演講”,就是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他也會說,“你先聽我說完,然后你再提問。”
一講起來,鄭強就停不住,從中國高等教育到民族素質,再說到大學生創業。
網上流傳的鄭強演講視頻,他的話題與他研究的高分子領域基本無關,涉及的也都是教育、科研、人才等諸多與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的話題。
在網上,有人總結了不少鄭強的名言:比如“外國人寧愿喜歡黑人,也不喜歡我們,因為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了精神。”
比如“將來中國即使發達了,但你看看那些開著豪華車的富翁們從車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沒有教育,中國再富裕也不會強大。”
還比如:“一個男人,只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可以對自己的老師鞠躬,絕對不應當對權貴與金錢低頭。但如今,大多數人正好反了。”
喜歡鄭強的人不吝惜贊美之辭。一位網友用了四個詞來夸他:敢怒敢言、敢作敢當、嬉笑怒罵、揮灑自如。
不喜歡鄭強的人則認為“這個人完全靠語言搏出位,挺低級的。我很奇怪這么一個吹牛皮的家伙會坐到校長位置上。”
反對者經常會拿鄭強的一些“言論”說事,比如一個月前,鄭強的一段演講視頻在網絡上流傳,“我不明白了,在天上推著車,倒點水,和在地上推著車,倒點水,為什么在天上倒水的女孩要比地上倒水的要長得漂亮。”講到激動的時候,鄭強離開座位,弓著腰身,做著推車的動作,雙臂上下晃動。
因為這段話,輿論指責鄭強歧視空姐職業。網絡上還流傳一張圖片,一群空姐在舉牌抗議:鄭強,下課!
鄭強陷入類似的爭議不止一次,2014年,一篇《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說:誰現在就是漢奸?北大清華的學生!》的文章在網上傳播。有人專門寫博客評論,《北大清華培養漢奸?太偏激了!》。
對于這些指責,鄭強并不以為然,見到記者,他還主動挑起話題:“你想談?我不怕給你談談。”
拿空姐一事來說,鄭強并不認為自己的說法有什么偏激。“社會上如果認為空姐是美麗的代名詞,對她們反而有一點不恭,因為這樣就沒有看到這個職業的艱辛。為了節省勞動力,國外的空姐,大姐大嫂比較多,這都是我想表達的。我的演講,無論從邏輯,還是出于告誡青年的目的,都沒錯,只是表達有點幽默和夸張而已。”
“我只為自己說話的方式道歉,因為我演講時說了臟話,但我不認為我的話有錯,他們斷章取義,只截取了三個半小時演講中的三分多鐘。而且那還是我六年前的一次演講。”
“我文武雙全”
不管是在演講時還是平時,鄭強都喜歡穿一件白色襯衫,并把襯衫掖進西褲。說起話來,也是處處以“我”為主:“我鄭強教授認為”“我最看不慣的什么什么”。
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讓身邊的工作人員旁聽:“你們聽聽我的個人奮斗史。”
鄭強以自己為例,講述一個人如何成才。他說自己文武雙全,“武是指我的專業知識,文是指滋潤人生的藝術,比如音樂、演講。”
今年56歲的鄭強生于重慶,1978年,18歲的鄭強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學系。
鄭強說,全班六十個學生,他的成績排不到前十。1982年大學畢業時,班里優秀的同學有的留校,有的考上了研究生,鄭強被分配到化工部某化工研究院。“單位在四川的一個山溝溝里,不像大城市,不能唱歌,不能跳舞,周圍全是山。”
覺得無聊的鄭強就開始抄寫大學時期的38本筆記。“這一抄不當緊,我發現大學專業知識都沒學好。”
鄭強說,現在他就有個習慣,不讓自己的學生記筆記,因為影響思考。
鄭強重新溫習了大學的筆記,發現自己的功力練出來了,就有了考研的勇氣。1985年,鄭強考入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1992年選派為日本京都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到日本留學。
1995年,從日本回國以后,鄭強回到母校浙江大學任教。學校分給他一個六十平米的房子,隔壁住的正是自己大學本科時期的同學,同學已經成為了博導,而自己只是個講師。
鄭強說他不聰明,但也不承認自己笨,“我為什么會落后,因為我去國外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先進文化知識來得沒那么快。”
鄭強用了兩年半時間,拿下了正教授,趕上了那位同學。
鄭強說,以上稱作武的功夫,但他最為自豪的是文的功夫——演講和唱歌。
鄭強說,他演講的本事,是在剛到浙江大學教書的時候發現的。
當時正趕上大學招生,浙江大學招生處的老師就希望身為四川人的鄭強去成都七中幫浙大招些優秀生源。
鄭強給七中校長打電話,電話里特別強調自己是日本留學歸來的博士。電話那頭說,“來我們這里的都是院士。”
鄭強不服氣,第二天,他西裝革履地站在了七中校長的門前,想用自己日本留學生的形象氣質打動校長,“結果他們把我當成賣藥的。”
“我就說,給我三分鐘的時間,就這三分鐘,把校長說服了,他說好,你就給我們做場報告吧。我講我在國外看到人家的中學是怎么搞教育的,這一講就不可收拾,成都幾所厲害的中學全部排滿了,隨后重慶也知道了,幾所著名的中學也叫我去講。于是我就發現我有這個本事,那就是聽眾喜歡聽。”
說起自己的演講才華,他又提到空姐事件,“你看被人截取的三分鐘,不也是掌聲雷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