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通過螺旋自組裝實現單分子層面的熒光-磷光轉換
2016-12-30 來源: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
有機室溫磷光材料已經在時間分辨成像以及高效的傳感、照明、顯示等應用方面突顯著重要價值。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的獲得通常需要依賴金屬絡合或者重原子效應來增強系間穿越能力以獲得相對高效的磷光發射。對于同一個有機分子,確切地說是對于同一個有機發色團來講,由于電子輻射躍遷能級的不同,磷光和熒光往往能夠覆蓋不同的波長區域,造成不同情況的色彩應用。然而,在單一分子中實現熒光和磷光之間的有效轉換卻依然是一個挑戰。
從化學的角度創建具有“宏觀手性”的材料,則可以利用小分子或者高分子單體作為基元結構進行特殊的自組裝形成納米級別或以上的螺旋有序體系。螺旋自組裝是一種特殊的斜切堆疊構型,對于調節π-體系的電子的離域性會起到獨到的作用;它還能夠帶來良好的多尺度有序性,對于改變分子的電子、振動和轉動能量具有獨特的邏輯規律;并且,螺旋自組裝體系的長徑比可控多樣,這類自組裝容易從納米級放大到微米級甚至更大尺度,對于體系蘊藏的功能也會有放大效應。
朱亮亮課題組從事單一體系的多渠道發光應用基礎研究,致力于運用超分子組裝和原位刺激響應調控體系的光物理行為以實現前端的智能材料應用。論文第一作者吳宏偉系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長期以來在朱亮亮課題組聯合培養。相關論文在國際權威化學期刊J. Am. Chem. Soc.上發表,詳見DOI: 10.1021/jacs.6b10550, online 27 Dec 2016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二十余載深耕|北京大學范星河教授編著新書《聚合物鏈超分子組裝與功能化: 甲殼型液晶聚合物》出版 2025-01-14
- 同濟大學劉國鋒、南洋理工大學趙彥利院士 Nat. Commun.:超分子組裝體的動態手性反轉 2024-11-14
- 陜科大王學川、劉新華、岳歐陽等 Nano Today:基于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形狀適應水下粘合材料 2024-04-24
- 中科大閆立峰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 L-賴氨酸在溫和條件下與CO2聚合制備熒光聚脲 2025-04-04
- 華南理工大學趙祖金教授課題組 Sci. Adv.: 純有機室溫磷光敏化劑制備高性能超熒光OLED 2025-03-24
- 河北科大余旭東教授課題組 Small:一種電致熒光變色普適性策略 - 稀土凝膠的“記憶-遺忘”行為用于信息安全 2025-03-15
- 華東理工馬驤教授團隊 Nat. Commun.:光固化及4D打印過程室溫磷光可視化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