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開始,國家開始部署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逐步將原有的863計劃、973計劃等100多個科技計劃整合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五大類。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三類將是高校和科研單位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的重要來源。
截止到2017年8月30日,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相繼公布或公示了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部分項目的立項情況,三類項目總經費達到452.0億。
根據高校獲批三大國家級科研項目的數據,能對高校2017年獲批科研經費有個大致的了解。整理了目前已獲批三類國家級科研項目總經費1000萬以上的大學數據,供大家參考。
266所高校獲批經費超1000萬
截止到2017年8月3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共公示了42個重點專項(總經費達到227.7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公布項目數40860項(總經費達到200.0億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公示了水專項和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重大專項2個專項2017年獲批項目(總經費24.3億元),三類項目總經費達到452.0億。
從高校已經獲批的經費來看,清華大學牽頭項目的總經費近16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包括7.3億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88億元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3.76億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盡管經費已經不菲,但這只占清華大學每年將近50億元科技總經費的1/3,可見除了已經獲批的項目經費外,清華大學下半年還會很多其他項目經費入賬。
上海交通大學三類項目總經費達到8.37億元,位居第二,其中國家自然自然科學基金經費占比近2/3。南京大學獲批經費達到8億元,位列第三,其中南京大學在已經公示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有出色表現,經費達到1.8億元。浙江大學總經費達到7.8億元,位居第四。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獲批經費也都超過4億元。
工科類高校經費遠大于文科類高校
總體來看,獲批經費較多的高校主要是部屬重點高校,包括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信部直屬高校、中科院直屬高校。不過不少地方重點高校在科研經費上也表現不俗,包括首都醫科大學、蘇州大學、深圳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山西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
從學校類型來看,工科類大學的科技經費明顯大幅高出文科類大學,大多數文科高校獲批項目總經費沒有超過1000萬。從全國范圍看,這三類國家級項目斬獲1000萬以上的高校僅有266所。
接下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7年項目還將陸續出爐。
以下是本次統計的三類項目部分高校獲批經費的數據(數據來源于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17年8月30日;僅統計高校獲批三類項目的數據且總經費大于1000萬,不含科研院校;高校直屬附屬醫院、研究院、深圳研究生院等獲批項目納入所在高校統計):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2020-09-17
- 10多位高分子領域學者入圍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2019-08-17
-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名單:北大楊槐教授等45位學者上榜 2019-08-17
- 科技部公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評審專家 2020-08-18
- 科技部再次公示了《合成塑料高效生物降解的關鍵技術》等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名單 2019-12-17
- 不用填那么多表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這樣優化 2019-02-15
- 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微發泡聚合物制品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通過驗收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