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作為大學四大排名系統之一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剛剛發布中國版圖范圍內的高校排行榜——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這一排名展示出中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處于領先地位的100所研究型大學。在中國高校大范圍比較視野中,大陸地區高校不少“總量”指標得分頗具優勢,而一些“平均”指標則相對仍然顯弱。
十強高校中,大陸地區高校占有六席。清華大學(北京)蟬聯兩岸四地第一名,北京大學高居第二名,排名第三的是臺灣島內的清華大學(新竹)。香港中文大學躍升至第四名,浙江大學上升4位排在第五名。其他排在前十名的高校依次是香港大學(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上海交通大學(8),復旦大學(9)和臺灣大學(9),最后兩校并列上榜。
百強中,有不少排名上升速度較快的高校。與上次排名結果相比,大陸高校中,天津大學、蘇州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化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均有超過10個位次的排名提升,展示了內地高校強勁的發展勢頭。其中,中國礦業大學首次入榜百強高校,今年排在86位。
大陸地區之外,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和高雄醫學大學排名也有顯著提升;香港各高校表現趨于穩定;澳門地區上榜的兩所高校均位列50強,排名也均有提升,澳門科技大學從去年的32位上升到今年的28位。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ShanghaiRanking''s Ranking of Top Universities in Greater China)的對象是兩岸四地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并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因此,2017年排名的對象有152所,其中內地103所、臺灣40所、香港7所、澳門2所。
此次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采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共13項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它們全部為具有國際可比性的評價指標,排名結果也高度透明,除提供各個學校的總得分(榜首大學設為100分滿分)以外,還提供每個單項指標的得分,可以更細致地了解、核實每所大學在某個具體指標上的表現和排名情況。
人才培養方面,“研究生比例”單指標表現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一;“留學生比例”上,澳門科技大學居于首位,港澳高校整體優勢明顯;“師生比”上,北京中醫藥大學得分最高。“博士學位授予數”上,北京大學名列榜首。“校友獲獎”上,北京師范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分別在總量和生均表現上脫穎而出。
科學研究方面,“科研經費”指標表現上,清華大學在總量上領先一眾高校;香港大學在科研經費的師均值上居于首位。“頂尖論文”指標總量得分以及師均得分最高的均為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國際論文”指標總量排名第一,臺灣陽明大學在師均表現上得分最高。“國際專利”指標上,清華大學總量得分第一,臺灣清華大學師均得分第一。
師資質量方面,“博士學位教師比例”指標上,臺灣暨南國際大學和中正大學并列第一;“教師獲獎”方面,香港中文大學仍是兩岸四地唯一有教師在本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學。臺灣中國醫藥大學成為今年“高被引科學家”總量和師均表現最好的高校。
學校資源方面,清華大學在“辦學經費”總量上居于兩岸四地大學首位;香港中文大學在生均辦學經費上名列榜首。
- 科技部公布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 2018-10-15
- 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發布 超1.76萬億元 2018-10-10
- 教育部直屬高校公布2017年決算數據,6所過百億 2018-08-13
- 2019年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 2019-11-29
- 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 2018-11-30
-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發布 2015-09-22
-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 20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