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鮑哲南教授團隊通過將“人造皮膚”的概念推上了新高度給電子元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們不但展示了可以感受到瓢蟲腿兒的精密可拉伸電子元件,并且展示了能夠大規模制造這種元件的工藝。人類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感受這個世界,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還有觸覺。我們通過雙手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得益于我們敏感的指尖,在我們觸碰火焰之前,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熱度,也可以感受得到新生兒面部的嬌嫩和柔軟。
圖片來源:斯坦福大學
但是對于那些佩戴假肢的人群來說,則失去了這樣的能力。來自斯坦福大學的鮑哲南教授領導團隊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進行“有觸覺”的“人造皮膚”的開發。其實,這是一種獨特的電子元件,它可以被拉伸,利用敏感的電子材料制成,能夠感受到微小的壓力帶來的電流變化。
在 19 日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中,團隊描述了兩項技術上的突破:第一是她們創造了一個可伸縮的聚合物電路,用集成的觸覺傳感器可以檢測一個人造的小蟲的微弱的足跡。雖然這項技術成就本身就是一個里程碑,但第二個則是更為實際的進展,是一種大規模生產這種新型柔性、可伸縮電子原件的方法——這是商業化道路上的關鍵一步。
“對人造皮膚和柔性電子產品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證明可靠地生產可拉伸電路的過程。”鮑哲南教授說。
圖片來源:斯坦福大學
該團隊實現了數層聚合物的完美整合,它們其中一些提供了裝置的可拉伸性,其他的作為絕緣體隔離電子敏感材料。其中有一個環節,他們使用了噴墨打印機,在特定的涂層上進行電路繪制。該團隊已經成功地將其材料做成了大約兩英寸的正方形,其中有 6000 多個獨立的信號處理裝置,就像合成神經末梢一樣。所有這些都封裝在防水保護層中。
這個原型可以被拉伸到原來的尺寸的兩倍,同時又能保持它在沒有裂縫、分層或褶皺的情況下導電的能力。為了測試耐久性,研究小組對樣本進行了超過 1000 次的拉伸,但沒有造成明顯的損傷或靈敏度下降。當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樣本粘在人手上這種不規則的表面時,效果也依然非常好。
有一天,在假肢的表面,可能就會由這種柔性電子材料覆蓋,但是在此之前,這項技術可能為我們帶來新的柔性電子設備,對現有的剛性電子設備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福大楊黃浩教授/張進教授、福醫大附一醫院吳巧藝主任醫師 AFM:氧化應激驅動的多模態抗菌電子皮膚貼片用于慢性傷口實時監測與治療 2025-02-24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JMCC 封面論文:一種柔性防護電子皮膚 2025-01-20
- 陜科大薛朝華/香港理工王鉆開/華科大陶光明 Prog. Mater. Sci.綜述:可量產、多功能、零能耗輻射降溫材料 2023-05-19
- 華中大陶光明教授團隊《Nat. Commun.》:無感化、可設計、可工業量產的編織電子繩 - 連接現實與虛擬的紐帶 2022-11-20
- 浙江大學周民團隊《Sci. Adv.》:活性微藻調節腫瘤乏氧,提高腫瘤聯合治療效果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