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海上石油平臺,甲板布滿水漬和油跡,但一架負責運輸的直升機卻穩穩地降落在甲板上。“因為甲板上涂有耐磨防滑涂料,能保持較高的摩擦系數,公司目前正從事這方面研發、應用工作。”據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衛國介紹,2014年9月,經市科協牽線搭橋,海化院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中國耐磨材料及固體潤滑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進站。三年來,薛群基院士針對高性能、綠色環保型耐磨/潤滑涂層的研究指導,讓海化院這個有著52年歷史的老牌軍工配套企業,在軍民融合的發展道路上迅速崛起。
新型潤滑材料,掃描電鏡下看著像“洋蔥”
海化院曾經是為解決海軍艦船涂料急需而成立的“4·18”艦船涂料攻關協作組。超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以及組建單位的“先天優勢”,讓這家企業在海洋涂料、重防腐涂料、航空航天涂料、功能涂料、膠粘劑及功能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檢測等領域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近年來,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如何將自己的科研創新優勢服務社會,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張衛國表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競相推出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都不約而同地將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新材料等作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因此海化院也渴望在自己的“老本行”上開疆拓土。
薛群基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材料化學和特種潤滑材料領域主要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已經研制成功了數十種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的新型潤滑材料。這些新型潤滑材料有啥特別?海化院技術專家解釋說,它們都有特殊的微觀設計。例如一種自潤滑涂層材料所用的自潤滑粉體,乍一看就是普通的粉末,但在掃描電鏡等設備下,一般的潤滑材料只有一層結構,它卻像洋蔥一樣可以剝離出一層又一層,發揮長效自潤滑作用。
海化院引入薛群基院士在基礎研究和機理研究方面的“內核”,向應用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在防腐、防滑、防污、防火、防冰等海洋涂料功能上不斷完善研發體系。
從艦船到地磅,融合發展解決民用市場實際難題
院士工作站成立后,“海上石油平臺防滑涂料”項目是一場“重頭戲”。由薛群基團隊指導,海化院在耐磨材料的結構組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進行“配方設計”,有效提高了防滑涂層的耐磨性。在熱帶海洋地區,高溫、高鹽、高濕的強腐蝕環境,對平臺的使用壽命是一種考驗。海化院的涂料填補了國內深海腐蝕防護領域的技術空白,解決了海上石油平臺的防腐、防滑問題,能夠有效保護人員、設備在平臺上的安全生產,而且使用壽命在十年以上,顯著降低了維護成本。
在艦船、石油平臺上有效使用的涂料,如果投入民用市場,“牛刀”殺雞,技術領先優勢會更加明顯。從2015年開始,海化院的甲板防滑涂料開始應用于高速公路的稱重計量系統。據張衛國介紹,以高速公路每天的重載貨車通行量大約為800—1000輛車計,不到一年,地磅上2毫米厚的花鋼板就會嚴重磨損,失去防滑性。依托院士工作站,海化院將甲板防滑涂料涂裝在高速公路稱重系統上。應用數據顯示,載重55噸以上的貨車、年通過率30萬次的高速公路稱重計量系統,使用期3年以上。2015、2016年已實現近600萬元的銷售收入。目前,海化院繼續開展重載碾壓防滑涂料的研制,并且已經在某高速公路稱重計量系統生產廠家進行了車間涂裝應用試驗,在河北某高速路口進行了現場涂裝應用試驗,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軍用技術轉民用,是企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張衛國說,在院士的指導下海化院與國內知名大學、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后,在生物污損、環保型涂料技術、功能型涂料技術等方面開展博士后課題研究,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將為帶動整個青島地區海洋涂料原材料上游產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喜獲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5-02-03
- 海洋涂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建設計劃論證 2010-10-21
- 中科院新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7-09-18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石墨烯基重防腐涂料進入大規模示范應用階段 2016-08-26
- “基于聚苯胺復合技術的重防腐涂料功能助劑研制與產業化實施”通過驗收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