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醫學成像中心分子影像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斌教授合作,構建了近紅外二區(1000-1700 nm)聚集誘導發光(AIE)分子,通過納米共沉淀技術制備了RGD多肽靶向的AIE探針,實現了腦膠質瘤的近紅外二區熒光/近紅外一區光聲雙模態分子成像。研究成果Bright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Dots for Targeted Synergetic NIR‐II Fluorescence and NIR‐I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Orthotopic Brain Tumors(明亮的聚焦誘導發光點用于原位腦腫瘤的近紅外二區熒光/近紅外一區光聲協同靶向分子成像)在線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IF=19.791)雜志上。
圖 近紅外二區AIE探針用于腦膠質瘤的熒光/光聲雙模態分子成像
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 nm)熒光成像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成像技術。與傳統的可見光(400-700 nm)和近紅外一區(NIR-I, 700-1000 nm)熒光成像相比,光子在 NIR-II表現出更高的穿透能力、更低的組織吸收和散射。利用 NIR-II 熒光成像技術可實現高靈敏(皮摩爾~納摩爾)、高分辨(~微米級)、超快速(~毫秒級)的成像。
在科技部973項目“腦膠質瘤精準診療技術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的資助下,鄭海榮、盛宗海和劉斌等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ACS Nano 2017, Materials Horizons 2017,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6, ACS Nano 2014),針對現有NIR-II熒光探針量子產率低(<1%),聚集誘導熒光淬滅的瓶頸問題,設計制備了高量子產率的(6.2%)NIR-II聚集誘導發光(AIE)探針,在小鼠原位腦膠質瘤模型上,實現了高分辨(38微米)、高信背比(S/N=4.4)的NIR-II熒光和穿顱骨的NIR-I光聲協同靶向雙模態分子成像,為成像引導腦膠質瘤精準手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和技術。
該項目得到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磁共振成像與多模系統重點實驗室等基金支持。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0766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細胞膜靶向的聚集誘導發光分子用于神經追蹤和損傷的可視化 2025-01-21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與趙征教授團隊《ACS Nano》綜述: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實現高分辨生物成像 2025-01-07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北理工黎朝 AM:基于AIE活性納米復合水凝膠的可穿戴交互式信息-傳感材料 2024-03-23
- 北京大學邵元龍《Adv. Mater.》綜述:用于組織電子設備接口的生物材料基纖維狀植入式探針 2025-06-27
- 川大范紅松/新國大Chwee Teck Lim《ACS Nano》:水凝膠基多功能深腦探針實現神經感知、調控與治療一體化 2025-06-05
- 長春應化所張強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 Adv. Mater.:基于支鏈淀粉水凝膠神經探針的腦機接口技術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