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因此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自問世以來便受到廣泛關注。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研究人員設計合成出了大量的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相應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已經超過了14%。為了進一步提升性能,需要深入研究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的構效關系。
聚噻吩乙烯是一類很有代表性的共軛聚合物材料。具有分子平面性好、共軛程度優異、載流子遷移率高等優勢。然而,噻吩乙烯類聚合物的光伏性能卻不高。論文的第一作者王曉晨博士及合作者在2013年發表文章闡述了噻吩乙烯聚合物的能量損失(電壓損失)遠超過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平均水平,這可能是導致其光伏性能差的重要原因。幾年來,這一現象的內部原因仍然不是很清楚。噻吩-乙烯-噻吩(TVT)單元是噻吩乙烯結構構筑單元的典型代表,基于TVT單元的聚合物材料遷移率屢次打破世界紀錄,目前已達11 cm2 V?1 s?1。然而,同樣,基于TVT單元的聚合物材料光伏性能也較差,光電轉換效率絕大部分都小于6%,能量損失集中在0.8-1.2 eV, 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TVT衍生物的聚合物光伏材料能量損失與效率
周二軍研究員團隊通過稠合將TVT單元中獨立的雙鍵與鄰近噻吩環稠合,形成ETVT單元,通過電子云結構重構前后的變化,研究噻吩乙烯類聚合物材料結構-能量損失-效率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稠合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光伏性能,降低器件的能量損失。尤其,在基于ITIC的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中,稠合后的聚合物光電轉換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如圖2所示,能量損失從典型的0.8 eV降低到了0.67 eV,如圖1所示。
圖2. 聚合物結構與光伏性能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Macromolecules (DOI: 10.1021/acs.macromol.8b00805)上,本論文第一作者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研究員王曉晨博士,通訊作者為周二軍研究員。
- 中科院化學所在高效兩維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4-09-04
- 中科院化學所在共軛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4-05-13
- 中科院化學所在聚合物光伏材料分子能級調節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