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化學中,糖的保護與脫保護是糖合成中最為常見的手段,被廣泛用于復雜寡糖、含糖單體和相應的糖聚合物的合成制備。但是,長期以來糖相關的脫保護反應并未應用于自組裝領域。
而復旦大學陳國頌-江明課題組在近期研究中注意到了糖分子在脫保護反應前后親疏水性發生巨大轉變,提出和實現了利用糖分子的脫保護反應來作為自組裝(Deprotection-Induced glycopolymer Self-Assembly, DISA)的新驅動力,誘導含糖嵌段共聚物自組裝 (Su L., et al. ACS Macro Lett. 2014, 3, 534-539.)。在有機溶劑THF中,糖的脫保護反應和糖聚合物自組裝在溶液中先后發生,大大簡化了組裝過程。他們還進一步利用不同保護基脫除速率的差別,實現了對組裝體形貌的動力學或熱力學調控 (Wu X., et al. Macromolecules 2015, 48, 3705-3712.)。
脫保護反應使得糖分子上的羥基得以暴露,在糖生物學中,細胞表面的糖分子參與了細胞粘附、細胞識別,細胞分化等多種生命過程。作為DISA研究的重要進展,最近他們構筑了含糖嵌段帶有保護基的響應性聚合物囊泡,并研究了水相體系中脫保護反應引發的形貌轉變和免疫激活,展示了脫保護反應在生物體系環境中的應用價值。該聚合物囊泡以PEG為殼,帶有乙酰基保護的糖嵌段為囊泡壁。水溶液體系中囊泡的原位脫保護帶來含糖嵌段親疏水性的巨大轉變,囊泡由此向膠束、復合膠束、片層等形貌轉變。重要的是,他們發現脂肪酶可以代替化學試劑成功引發囊泡脫保護及形貌轉變,該過程還伴隨著所負載分子的有效釋放。由此,由于細胞的溶酶體中含有大量脂酶,他們發現,當包載有抗原的糖聚合物囊泡被樹突狀細胞(DC)攝取后,在溶酶體自身脂酶的作用下,囊泡在溶酶體中實現了細胞內的酶促脫保護和形貌轉變。這時,暴露的模型糖分子(半乳糖)和形貌轉變過程中所釋放的抗原蛋白質協同作用,促進了DC的成熟并顯著提升了其對T細胞抗原提呈的效率,促進了T細胞的特異性激活,顯示了其抗原遞送和免疫佐劑的雙重功能。該囊泡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PEG為殼,同時對糖的預保護避免了到達溶酶體前不必要的免疫激活。由于乙酰化是蛋白質的一種常見翻譯后修飾,更加提升了該方法的生物相容性,使得這種新穎的響應性糖聚合物囊泡有望在免疫治療中發揮作用。
以上相關成果發表在J. Am. Chem. Soc.上,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一單位,高分子科學系博士生齊文靜為第一作者,陳國頌教授為通訊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詳見原文:Wenjing Qi, Yufei Zhang, Jue Wang, Guoqing Tao, Libin Wu, Zdravko Kochovski, Hongjian Gao, Guosong Chen*, Ming Jiang, Deprotection-induced morphology transition and immuno-activation of glyco-vesicles: a strategy of smart delivery polymersomes
- 東北林業大學劉守新教授團隊 Small:乙醇介導的膠束自組裝實現具有單晶形態和可調孔結構的有序介孔炭 2025-05-02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
- 鄭大李占偉教授團隊 Nano Lett.:Janus粒子自受限自組裝構筑強圓二色性納米螺旋陣列 2025-03-25
- 復旦大學陳國頌-江明課題組《Chem. Rev.》綜述:基于糖的大分子生物材料 2021-08-09
- 蘇州大學陳高健教授課題組在含糖聚合物抗霧抗菌涂層上取得新進展 2020-06-13
- 同濟大學杜建忠教授課題組“以糖控糖”高分子囊泡新進展 2019-07-11
- 中國科大張青川教授、吳尚犬教授團隊 Nano Lett.:通過細胞的“自我激勵”高效生產功能性sEV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