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由于其優異的力學、光電性能和高的比表面積,在組織工程、藥物傳遞、生物成像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生物良性條件下簡單地進行石墨烯的大規模制備是這些生物應用的首要條件。目前,研究者們通過液相剪切剝離石墨的方法成功進行了石墨烯的規模化生產。并且一些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多肽等已被成功用于制備石墨烯分散體系,但是這些生物分子的稀有來源和昂貴的價格限制了石墨烯的大規模生產。因此如何通過簡單、經濟的方法制備石墨烯并且得到較高的濃度和產量需要進一步研究。
為了提高剝離體系的優越性,呂強教授團隊通過對絲蛋白納米結構的設計,引入絲蛋白納米纖維作為石墨烯剝離的穩定劑,制備了濃度可達8mg mL-1的石墨烯分散液。同時由于絲蛋白納米纖維的高負電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石墨烯分散液保持長時間穩定性以及低的細胞毒性。圖1展示了用絲蛋白納米纖維(SNFs)剝離石墨烯的示意圖。在液相環境下,高速剪切作用將石墨剪切成石墨烯片層,絲蛋白納米纖維通過疏水作用附著在石墨烯表面,高的負電性使得分散體系保持穩定而不聚集。并且,高速離心可去除大部分絲蛋白納米纖維,得到純的石墨烯分散液。
圖1. 用絲蛋白納米纖維剝離石墨烯的制備流程
該團隊進一步優化了不同條件(SNF濃度、石墨濃度、溶液體積、剝離時間以及攪拌速率)以得到高濃度的穩定分散的液相石墨烯(圖2)。 最終在石墨濃度20 mg mL-1, SNF 5 mg mL-1,剝離時間1 h,攪拌速率45 krpm的條件下得到了濃度大于8 mg mL-1、產率大于30%的石墨烯分散液,為大規模生產石墨烯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徑。
圖2. 石墨烯濃度與不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A)絲蛋白納米線的濃度(B)石墨的濃度(C)轉速(D)剝離時間(E)體積
圖3.石墨烯片層微觀形態的分析:(A)石墨烯的TEM圖像;(B)石墨烯片層橫向尺寸的統計;(C)石墨烯的AFM圖像;(D)石墨烯片層的高度統計
接下來,研究團隊通過TEM和AFM表征了石墨烯的微觀形態(圖3)。石墨烯的橫向尺寸在100-800 nm分布,高度在1-4 nm,為少層的石墨烯。
圖4. (A)與石墨烯共培養24h后的細胞熒光圖像,標尺=150μm;(B)細胞與石墨烯共培養24h的CCK-8結果;(C)石墨烯涂覆的紙的截面和表面SEM圖像;(D)通過發光二極管驗證的石墨烯的導電性
優質的大規模生產,生物友好的制備方式以及低缺陷的的少層結構使得石墨烯在生物醫學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結合絲蛋白納米纖維優異的生物相容性,該研究用石墨烯分散液培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評價體外細胞相容性。CCK-8測試結果表明,在與石墨烯共培養24h之后,細胞仍保持良好的活性(80%)。該團隊制備的石墨烯的導電性為 1100 S m ?1 ,以及通過發光二極管、電池、石墨烯涂覆紙驗證了它的高導電性。
以上相關成果發表在ACS Appl.Mater.Interfaces(DOI:10.1021/acsami.8b04777)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蘇州大學紡織學院碩士研究生生張筱旖,通訊作者為蘇州大學的呂強教授。
- 塔夫茨大學David Kaplan 院士/Chunmei Li 教授團隊 Nat. Commun.:基于蠶絲蛋白的生物活性塑料 2025-01-05
- 上科大凌盛杰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強韌、可回收、可降解絲蛋白離子導體助力柔性智能觸摸屏應用 2024-12-12
- 蘇大李剛教授、美國Tufts大學Ying Chen教授/David Kaplan院士合作 AFM:人工培養肉 - 食品行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2024-11-12
- 浙江大學高超教授團隊 《Nat. Commun.》:無溶劑熱塑性發泡法制備超彈性石墨烯氣凝膠 2025-07-09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利用熒光猝滅實現環氧防腐涂層中石墨烯宏觀分散的可視化與定量評估 2025-07-08
- 寧波材料所王震/閻敬靈團隊 JMCA: 聚酰亞胺/石墨烯氣凝膠的分級多孔結構實現力學和電磁屏蔽兼容 2025-06-19
- 西南交通大學魯雄團隊/浙江樹人學院姜麗麗團隊 Nano Lett: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粘”在人體組織上的全水凝膠超級電容器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