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可控聚合物的合成被視為高分子合成領域的一座“圣杯”,如何在高分子合成中調控單體單元的序列結構,進而制備鏈中單體單元排列有序的序列可控聚合物,已成為高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而如何進一步實現序列結構可控的鏈中功能化聚合物合成及性能調控也是領域內的一個富有挑戰性的研究方向。活性陰離子聚合因其精準的分子量、拓撲等可控合成特性,成為聚合物結構精確調控的一種有效方法。
大連理工大學馬紅衛副教授等基于活性陰離子聚合方法,利用1,1-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獨特的聚合特性(可共聚、不自聚),實現了序列可控鏈中功能化聚合物的合成與調控,主要通過DPE衍生物單體結構設計結合聚合反應條件控制,有效合成了功能化結構豐富的序列可控聚合物。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hemistry以及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等高分子領域主要期刊上(Macromolecules, 2018, 51, 3746; Polym. Chem., 2016, 7, 219; Polym. Chem., 2016, 7, 3090; Polym. Chem., 2017, 8, 1778; Polym. Chem., 2018, 9, 108;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5, 36, 726;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6, 37, 168;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7, 38, 1700353; Polymer, 2016, 97, 167; Polymer, 2018, 147, 157; Macromol. Chem. Phys., 2017, 218, 1600420.)。
在前期共聚合動力學深入研究基礎上,近期通過不同結構烷基(alkyl)取代DPE衍生物的設計合成,獲得了一系列結構不同但是聚合活性相近的DPE衍生物DPE-Alkyls。
不同結構烷基取代的DPE衍生物(DPE-Alkyls)
分別對以上多種DPE-Alkyls進行共聚合,采用原位核磁方法實時監測,得到其動力學以及序列結構,其序列分布彼此之間無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表明DPE衍生物通過活性陰離子聚合方法進行序列調控,序列分布只與DPE衍生物活性存在直接關系,這一發現為基于DPE衍生物的功能化聚合物“序列定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DPE-Alkyls與St共聚動力學
基于以上發現,進一步采用動力學門特卡洛方法進行序列結構模擬,對序列分布效果進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層次的探討基于活性陰離子聚合的序列可控聚合物合成方法。
不同序列分布DPE-heptyl/St共聚物KMC模擬
以上相關研究,拓展了序列結構聚合物的表征方法,也為后續序列可控功能性聚合物合成與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序列可控聚合物能夠從本質上揭示聚合物結構與性能的構-效關系,為高性能材料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而液晶高分子材料中側鏈型液晶聚合物(SCLCPs)結合了液晶和高分子的優良特性,其主鏈和液晶基元堆砌具有優異的分子協同效應,從分子水平設計和調控其性能具有重要意義。而當前液晶高分子合成其分子量、分布、拓撲結構等可控性差,很難明確解析結構與性能的“構-效”關系,迫切需要合成具有明確結構的SCLCPs,從本質上闡釋結構對性能的影響機制。
基于前期在序列可控功能化聚合物合成取得的進展,同時與大連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系韓麗博士(韓麗博士研究工作主要為接枝密度以及拓撲結構協同調控的SCLCPs合成及性能研究,構建可控的構-效關系模型,已發表論文:Macromolecules 2017, 50, 8334; Macromolecules 2016, 49, 5350; Macromolecules 2015, 48, 925.)合作開展了序列可控液晶聚合物合成以及性能研究,合成了序列結構可控的側鏈型液晶聚合物(SCLCPs),調控了實現液晶功能性基團在高分子骨架中的精確分布,從而實現了液晶功能性基團的精確“定位”和準確“定量”。
序列可控的SCLCPs合成方法(M-U:連續結構;M-A:交替結構;M-G:漸變結構;M-I:四間隔結構)
液晶單體Chol-(M1-M3)以及SCLCPs(P1-P3)熱性能
SCLCPs(P1-P3)偏光性能以及變溫WAXD曲線
該工作為鏈中功能化聚合物結構與性能的“構-效”關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同時也為結構明確的SCLCPs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實現了液晶功能團的精確“定位”研究,并進一步明晰了單體單元序列分布對液晶性能的影響。
以上相關研究近期發表在Macromolecules期刊,分別為Macromolecules, 2018, 51, 5891(第一作者:博士生楊琳燦)以及Macromolecules, 2018, 51, 6209(共同第一作者:韓麗博士,碩士生朱思琪),通訊作者為大連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系馬紅衛副教授,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674017, U1508204)資助。
論文鏈接:
- 青科大華靜教授團隊 Angew/Chem. Sci.: 丁二烯陰離子超高選擇性聚合機理研究及脈沖鏈轉移聚合 2025-03-21
- 南科大陳忠仁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 動力學因素下高分子共混的增容機制打破共識 2023-08-03
- 華東師大張利東教授課題組《Mater. Horiz.》:液-固大分子靜電作用構筑自適應粘附的水凝膠傳感器 2023-06-11
- GTRP的帽子戲法 - 上海交大朱晨教授 Angew:通過官能團遷移自由基聚合制備可降解和序列可控的脂肪族聚砜 2025-02-07
-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張科課題組 JACS:級聯反應基可控大環開環聚合新方法 2023-11-13
- 中山大學黃漢初/華南理工曹德榕 Angew:烯丙基硫大環單體的自由基脫硫可控開環聚合策略 2023-07-22
- 西安交大周德重團隊 Prog. Polym. Sci. 綜述: 功能化聚合物用于胞質蛋白遞送 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