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將生物材料與柔性電子技術有機結合,以天然材料為重要、關鍵乃至核心材料,實現了各種新型功能化微納結構、器件與集成系統——這已成為柔性電子的一個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2017年,吉林大學王麗麗副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沈國震研究員總結了生物材料在柔性電子設備中的應用(Chem. Soc. Rev., 2017, 46, 6764-6815)。最近,他們在前期的工作基礎上,又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植物材料在綠色電子皮膚領域的應用》(Plant-Based Modular Building Blocks for “Green” Electronic Skins)的文章。
在本次刊發的“植物材料在綠色電子皮膚領域的應用”一文中,作者詳細闡述了過去幾年里,以植物(及衍生物)材料為原材料在綠色電子皮膚上的最新研究(圖1),其機械性能迅速提升,生物功能(可再生性、生物兼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也獲得很大改善。目前來自于自然界靈感開展柔性電子的相關研究得到廣泛關注,從植物中尋求一種前所未有的生物學材料的設計靈感將會革新新一代的信息功能材料。針對植物基功能材料應用在綠色電子皮膚的優勢及所面臨的挑戰,沈國震研究員團隊總結了目前植物基綠色電子皮膚所獲得的最近進展,并從植物材料的生物學性能角度出發(圖2),針對其作為支持材料,活性單元和結構模板等方面對其未來的發展及商業化進行了展望。
圖1. 天然植物(及衍生物)材料在電子皮膚領域應用
在性能改進方面,植物(及衍生物)材料具有輕質量、高柔性、高拉伸強度和熱穩定性等特點,使其電學性能和機械性能得到明顯的改善。以該類材料制備的電子皮膚具有優異的探測能力對各種生理信號(壓力、溫度、濕度、肌肉運動、脈搏、心跳……)。在電子產品消費快速產生的電子垃圾方面,目前已有大量低污染、高生物適應性、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材料應用于綠色電子皮膚,充分展現了其良好的商業化前景并極大的減小了對環境的污染。在未來綠色電子皮膚研究工作中,進一步探明生物材料結構-功能-性質之間的關系將成為未來各個領域的研究重點。
圖2. 植物材料的生物學性能
該成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8, DOI: 10.1002/adfm.201804510)上,吉林大學王麗麗副教授為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婁正副研究員和沈國震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相關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
論文鏈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17/cs/c7cs00278e
- 北京大學邵元龍《Adv. Mater.》綜述:用于組織電子設備接口的生物材料基纖維狀植入式探針 2025-06-27
- 陳學思院士/田華雨教授/方華攀副教授 AHM:生物材料在腦部疾病中的機遇與挑戰 2025-06-08
- 武漢輕工大學朱鏈/未本美、湖北工程學院汪海波 Polym. Rev.: 膠原生物材料的最新進展 - 從提取、交聯到組織再生 2025-03-21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AFM:天然皮膚啟發的多功能柔韌皮革基電子皮膚 2025-05-27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福大楊黃浩教授/張進教授、福醫大附一醫院吳巧藝主任醫師 AFM:氧化應激驅動的多模態抗菌電子皮膚貼片用于慢性傷口實時監測與治療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