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如鯊魚、海豚等可以在極低阻力下快速游動,且身體不被其他海洋生物、微生物所附著,其身體機能與自身結構將減阻與防污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海洋生物的游行阻力低主要由于以下幾方面因素:身體具有流線型且表皮具有織構化結構;其自身分泌粘液驅趕附著生物,同時降低運動過程中水的剪切力。
在薛群基院士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海洋航體表面設計與仿生減阻機理(51335010)”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與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表面微結構、表面能對水阻的影響機制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利用3D打印技術獲得了具有仿鯊魚皮結構的平板試樣,通過計算模擬、流場分析和微型水洞實驗測試,發現水流在鯊魚皮微結構中會形成微渦流;當微結構的寬度和深寬比達到一定值時,產生的微渦流能有效降低水流的摩擦阻力。根據理論和實驗數據,提出了微渦流減阻機理;基于微渦流減阻機理,設計了具有微孔結構的親水涂層,實現了10%左右的減阻效果(http://dx.doi.org/10.1016/j.surfcoat.2017.03.048)。另外,受海洋生物表皮粘液減阻的啟發,實驗室利用電沉積(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 (2): 1053–1060)和水熱法,在網狀金屬表面制備親油疏水微納織構,并通過織構對半固態石蠟進行儲存,獲得的類粘液覆蓋表層,其減阻效果可達到30%以上(Scientific Reports, doi:10.1038/srep40038)。
圖1 類粘液覆蓋鯊魚皮結構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海洋環境材料團隊設計了低阻力水上溢油回收裝置,實現在水上高效的溢油回收(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47): 26184–26194;《中國科學報》2016-05-23,第6版);通過編織等技術設計的低表面能微織構蒙皮,正在快艇等裝備上進行長時間現場測試。
圖2 低阻力溢油回收裝置
論文鏈接:
- 華南農大胡洋副教授/楊卓鴻教授、南亞所楊子明研究員 IJBM: 開發新型綠色包裝材料構建食品包裝用超疏水涂層紙 2025-06-25
- Orlando J. Rojas教授/盧翊研究員 AFM:木質素原位重組超疏水木材 2025-04-22
- 浙大王征科課題組《Appl. Mater. Today》綜述:聚合物基潤滑減阻材料的設計和應用 2025-02-07
- 華南農大楊卓鴻/胡洋、阿爾伯塔大學曾宏波 CST: 基于香草醛固化劑和改性氧化石墨烯的高強度、耐老化、可回收環氧防腐涂層 2025-07-11
- 天津大學汪懷遠教授團隊 AFM:持久的雙疏自潔減反涂層賦予玻璃99.5%的超高透射率 2025-07-08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利用熒光猝滅實現環氧防腐涂層中石墨烯宏觀分散的可視化與定量評估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