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聚合物基多孔材料因其易于成型加工,高比表面積以及易于調變得孔道結構在催化以及化學化工領域引起廣泛關注。
浙江工業大學張國亮教授課題組首次通過相轉化/液相浸漬法將活性過渡金屬離子(Mn、Fe、Co)錨定在偕胺肟功能化的多孔聚合物骨架中形成金屬-有機復合微球。該思路巧妙地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尺寸大小可調控的聚丙烯腈復合微球,利用聚合物骨架的后合成偕胺肟功能化成功將活性位點均一地分散在的表面及孔道結構內,從而制備得到高性能分子固定型金屬-有機復合催化劑。該方法的優勢在于,聚合物的表面功能化修飾為金屬活性中心的附著提供了大量位點,不僅可增強金屬離子與載體間的結合力,提高活性分子在載體中分散度及負載量,而且作為助劑與金屬離子結合有效增強了其電催化活性。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 2019, DOI: 10.1021/acsami.8b18704
同時,張國亮教授課題組將所制備的金屬-偕胺肟化聚合物骨架復合微球用于電芬頓氧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反應中,展現出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及穩定性。通過分析,金屬活性中心均勻分散在催化劑的表面和內部骨架中,表面功能基團與三維孔道結構之間的協同效應,增強了活性位點與載體之間的結合力,拓寬pH適用范圍,并且在反應的過程中,偕胺肟上的胺基基團能夠為活性中心提供電子,促進活性中心不同價態(MnIII/PAN→MnII/PAN)的相互轉變,從而提高催化反應效率。此外,該制備方法不僅為實現連續、大規模合成聚合物基負載型催化材料提供新的思路,而且所制備的復合微球的尺寸較大,易于從反應體系中分離,便于回收再利用,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這一金屬-有機復合物芬頓催化劑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abs/10.1021%2Facsami.8b18704
- 上海交大朱申敏教授團隊 Nat. Commun: 刷狀拓撲聚合物骨架助力寬溫域凝膠電解質 2025-03-15
- 長春工大王哲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局部三維聚合物骨架與自組裝陽離子協同構建新型陰離子交換膜 2024-10-07
- 北大在具有防水和自修復功能的聚合物骨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2016-01-07
- 哈工大矯維成教授 AFM:復合微球相變材料實現熱能捕獲和多功能傳感 2022-10-31
- 北理工陳煜教授、馮立輝副教授《ACS AMI》:采用天然高分子綠色微球構建高靈敏可回收無線監測QCM濕度傳感器 2022-03-24
- 復旦大學楊武利教授團隊/復旦附屬浦東醫院聯合招聘博士后 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