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微納電子所劉澤文教授、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鄧濤副教授聯(lián)合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fā)表了題為《基于三維石墨烯場效應管的高性能光電傳感器》(”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s High Performance Photodetector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利用自卷曲方法制造了一種微管式三維石墨烯場效應管(3D GFET),可用作光電傳感器,實現(xiàn)對紫外光、可見光、中紅外光、太赫茲波的超高靈敏度、超快探測。
基于三維石墨烯場效應管的高性能光電傳感器示意圖
光電傳感器是光通信、成像、傳感等許多領域的核心元件。石墨烯具有獨特的零帶隙結(jié)構、超快的載流子遷移率等優(yōu)點,是制造高性能光電傳感器的理想材料。傳統(tǒng)的石墨烯光電傳感器多采用平面二維(2D)GFET結(jié)構,具有超寬的帶寬和超快的響應速度。但是,由于單層石墨烯對光的吸收率只有2.3%,導致2D GFET光電傳感器的響應度很低(~6.3 mA/W)。雖然將石墨烯與光敏物質(zhì)相結(jié)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光電傳感器的響應度,但是帶寬和響應速度會嚴重受損。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利用氮化硅應力層驅(qū)動2D GFET自卷曲為微管式3D GFET結(jié)構的方法,首次制造出了卷曲層數(shù)(1-5)和半徑(30 μm-65 μm)精確可控的3D GFET器件陣列。這種3D GFET可用作光電傳感器,工作波長范圍從紫外光(325 nm)區(qū)域一直延伸至太赫茲(119 μm)區(qū)域,為已經(jīng)報道的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光電傳感器帶寬之最。同時,這種3D GFET兼具超高的響應度和超快的響應速度,在紫外光至可見光區(qū)域的響應度可達1 A/W以上,在太赫茲區(qū)域的響應度高達0.23 A/W,響應時間快至265 ns(納秒)。該研究所提出的制造方法不僅為3D石墨烯光電器件與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鋪平了道路,還可以推廣至二硫化鉬、黑磷等其他類石墨烯2D晶體材料。審稿人高度評價該研究成果,認為該研究對整個二維材料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微納電子學系2015屆畢業(yè)生、現(xiàn)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鄧濤副教授。清華大學微納電子所劉澤文教授、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鄧濤副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acs.nanolett.8b04099
- 北京化工大學汪曉東教授團隊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亞胺/凱夫拉纖維/氧化石墨烯@ZIF-67雙向復合氣凝膠封裝相變材料實現(xiàn)多重能量轉(zhuǎn)換與電磁屏蔽 2025-04-28
- 天津大學楊靜教授與寧波材料所《Nano Lett.》:闡明電荷對納米石墨烯抗凍效果的影響機制,并研發(fā)新型防冰涂料 2025-01-14
- 格羅寧根大學Andrea教授/愛荷華州立大學夏文杰教授 Macromolecules:接枝改善石墨烯分散 2025-01-09
- 天津大學李立強-陳小松團隊《Adv. Mater.》:零溫度系數(shù)點現(xiàn)象用于實現(xiàn)溫度不敏感的有機場效應晶體管 2024-04-08
- 南科大郭旭崗、馮奎團隊 Angew:硒酚取代策略助力噻唑酰亞胺實現(xiàn)高性能n-型有機熱電性能 2023-11-30
- 福建物構所黃偉國研究員、方偉慧研究員 Adv. Mater.:在打破聚合物介電常數(shù)和損耗之間的“平衡”關系取得新進展 2023-09-05
- 中北大學王智教授團隊 CEJ: 通過動態(tài)交聯(lián)和大量氫鍵制備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熱固性聚氨酯應用于泡沫傳感器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