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工程師創造了一種柔性輕質材料,經4D打印后的材料可用于飛機和無人機的機翼、柔軟機器人、微型植入式生物醫療裝置等,能更好地實現減震和變形。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Materials Horizons》雜志中。
3D打印也被稱為增材制造,可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將預先構建的數字藍圖轉變為物體。
基于這項技術的4D打印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它使用特殊材料和復雜設計來打印物體,這些物體在環境條件如溫度變化下,會隨之改變形狀。
工程師們創造的這種新“超材料”,經過精心設計,具有自然界中找不到的特性,它們不同尋常甚至違反直覺。以前,超材料的性質和形狀一旦制造出來就不可逆轉,但此次用熱量來調整特性的超材料,能在被擊打時保持剛性,或像海綿一樣變軟以吸收震動。
在室溫73華氏度(約22.8℃)和194華氏度(90℃)之間的溫度區間,剛性調節可以超過100倍,從而很好地控制減震。材料可重新成形,以用于各種目的。它們暫時變形,轉變為任何形狀,然后在加熱時,根據需要回復其原始形狀。
這種神奇的材料,可用于提高飛機或無人機機翼性能,還可用于空間發射的坍塌輕質結構,甚至更大結構的太空板的重建。由這種材料制成的軟機器人像章魚一樣柔韌,可根據環境和當前任務,調整靈活性或剛度。而將其插入微小裝置植入人體進行診斷或治療,可以讓介入裝置暫時變得柔軟和靈活,進入人體進行微創手術并減少疼痛。
原文鏈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mh/c9mh00302a#!divAbstract
https://news.rutgers.edu/4d-printed-materials-can-be-stiff-wood-or-soft-sponge/20190321#.XJmbqMkzaM8
- 華東理工馬驤教授團隊 Nat. Commun.:光固化及4D打印過程室溫磷光可視化 2025-05-08
- 港科大(廣州)岳亮課題組誠招博士生 - 高分子、力學、材料、機械、物理(2025年秋季、2026年春季入學) 2025-03-08
- 南洋理工大學周琨教授團隊 MSER:混合4D打印柔性多功能復合材料 2024-12-10
- 芬蘭坦佩雷大學郭洪爽博士 Adv. Mater.: 探索集體行為 - 從智能材料到仿生設計 2025-05-04
- 加州理工學院團隊 Science 封面文章:PAM - 宏觀尺度的“高分子”,助力設計新型智能材料 2025-01-17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Adv. Funct. Mater.》:剪切變硬膠基智能材料仿生設計策略助力可變剛度半主動個人防護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