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非病毒載體具有免疫原性低、來源廣泛、易功能化修飾等優點;相比于僅在體外可行的物理轉染或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病毒載體,具有高基因負載能力的陽離子聚合物納米顆粒或水凝膠可誘導更強、更持久的免疫細胞反應;在癌癥免疫治療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團隊和廈門大學吳云龍教授團隊撰寫了題為“Polymeric Non-viral Gene Delivery System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綜述性文章,總結了近幾年報道的具有免疫細胞轉染能力的聚合物非病毒載體及其在癌癥免疫治療中的潛在應用。該論文發表在Advanced Therapeutics期刊上(doi: 10.1002/adtp.201900213)。
圖1 文章摘要圖
與傳統的手術切除、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不同,免疫療法旨在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抑制腫瘤發生發展。目前的癌癥免疫療法主要是通過激活相關抗原釋放、促進抗原吸收、激活免疫細胞、促進T細胞腫瘤浸潤及抑制腫瘤生長。有趣的是,近期的許多研究表明具有高電荷密度,良好生物相容性及應激響應能力的聚合物非病毒基因載體設計,能夠有效地將治療性基因或基因疫苗遞送至腫瘤相關的免疫細胞,并以有效且可控的方式增強癌癥免疫治療的療效。
該綜述主要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給介紹了五種不同類型的聚合物非病毒載體(例如聚賴氨酸、聚乙烯亞胺、聚β氨基酸酯、聚乳酸、樹枝狀聚合物等)的結構特點及其在癌癥免疫治療中的性能優勢。第二部分主要針對腫瘤微環境中的不同免疫靶細胞類型,詳細闡明聚合物非病毒基因遞送系統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重要性以及具有最佳免疫響應的聚合物非病毒載體設計。
圖2 針對樹突狀細胞的脂質復合物和聚合物納米顆粒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比較。
圖3 聚合物非病毒載體在T細胞免疫檢查點調控中的應用。
圖4 聚合物非病毒載體在CAR-T細胞體內原位改造及其在癌癥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圖5基于針對巨噬細胞的聚合非病毒載體設計及其癌癥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未來關于癌癥免疫療法的發展方向可能是聚合物非病毒載體的簡化、新型細胞內運輸途徑的探索、可控或觸發基因轉染載體的設計、加速臨床試驗設計等。通過這些努力,期望聚合物非病毒載體轉染技術可在免疫細胞工程化改造等方面能夠切實用于臨床實踐,并為癌癥免疫治療開拓新思路。
該綜述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廈門大學藥學院的碩士研究生柯玲潔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蔡平強博士,通訊作者為陳曉東教授和吳云龍教授。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tp.201900213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李琳琳團隊 JACS:具有動態活性位點的Ga/Zn雙單原子納米酶提高癌癥治療 2025-05-10
- 南開大學余志林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 原位相分離多肽凝聚物靶向無膜細胞器增強癌癥化療 2025-05-08
- 東南大學葛麗芹教授團隊 CEJ 綜述:具有免疫調節特性的工程化微膠囊在癌癥、炎癥和自身免疫中的應用 2025-04-09
- 武漢大學張先正教授團隊《Nano Lett.》:微藻基“活”凝膠瘤內光合作用增強腫瘤饑餓/免疫療法 2024-03-16
- 仰大勇教授課題組 Angew:智能DNA水凝膠用于黑色素瘤免疫與光動力協同治療 2024-02-23
- 川大高會樂/曹俊 Adv. Sci.綜述:PD-L1在癌癥治療中的空間異質性表達行為 - 挑戰與機遇并存 2023-11-12